他写信回家提醒族人小心。
结果信刚送出,他就接到母亲的求救信,母亲信中说外祖父确实长年和海寇合作,他现在是京官,一定要想办法保住外祖父还有几个舅舅。
看完母亲的信后,张嘉贞枯坐了一整夜。
他找朋友诉苦,没想到朋友第二天就上疏弹劾他,说他外家通倭。
张嘉贞心灰意冷,上疏辞官。
他平时和同僚相处得一般,没有人为他求情。
傅云英却在这时候向朱和昶举荐他。
朱和昶考虑过后,把他的折子扣下了。
得知自己即将随傅云英来荆襄时,张嘉贞冷笑不已,不就是想趁着民乱除掉他这个眼中钉么?何必假惺惺为他说话?
但这次南下,根本没有人为难他,所有人都吃一样的苦,做一样的事,作为监军的傅云,也是如此。
原来一切都是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哪怕他曾多次当众反驳傅云,傅云并没有怀恨于心,反而很赏识他。
正堂点了一盏油灯,灯火微弱。
军饷筹措不易,卫奴接连攻下防守重镇,为保住宁锦防线,所有精锐全都送往辽东,全国税收的一大半也几乎都送去辽东充当军饷。皇帝朱和昶先后几次开私库拨银。为减轻压力,大臣们倡导勤俭节约,傅云英作为监军,自然要响应,夜里只有写字看书的时候才点蜡烛。
她低头用银签子拨弄灯芯,道:“那天在傅宅宴请的众位大人,都是真正有真才实学、肯干实事的能臣,皇上爱惜人才,即使我不出面,皇上也会找理由留下你。”
水至清则无鱼,朝中大臣或多或少都有污点,但他们也真的干了不少实事。不然,她和朱和昶不会单单挑中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