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页

姜伯春看着他,等他评价。

管干却一言不发,从头开始看信上列出的建议和细则,来回咀嚼几遍后,方缓缓道:“言之有理,条理清晰,不知是哪位生员所撰?”

“傅云。”

听到这个回答,管干眉峰微挑,难掩脸上诧异之色,“就是这一届学生中的头名?”

姜伯春含笑点点头。

“难得……我看他列出的细则很全面,方方面面都想到了,而且明确具体,可以直接照着实行,按着规矩办事,谁也挑不出毛病来。若果然能成,职责分明,流程清晰,不出半年,必能一改藏经阁混乱之风。”管干赞了几句,忍不住问,“莫非他家中长辈管理过藏书?”

姜伯春摇摇头,“这却没听说过,大抵是赵翁或是他堂兄教他的。”

他顿了一下,接着说,“我却不是爱他提出的建议条理分明,而是喜他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关心书院建设同样是追求学问。”

“山长说的是,晚辈受教。”

管干垂眸,干巴巴应了一句,眼底闪过一抹略显尴尬的愧疚。

他虽是藏经阁的管理者,其实心里并不在意藏书借阅之事,入住书院以来一心一意撰写文集,其他琐碎事情全部交给正办和副办去料理。对文人来说,不管藏经阁收集多少藏书,名声落不到他头上,只有写出自己的专著才能扬名立万,为书院招揽更多学生。

然而藏经阁的本职是收藏典籍,藏经阁内乌烟瘴气,他身为管干,写再多的书,名声再响亮,如何有颜面去面对给予他重任的山长和那群刻苦向学的书院学子?

还不如索性辞了这差事,专心写书算了。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人家尚且知道敷衍,他却连敷衍都做不到,委实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