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依旧等待着恋人,向往着重遇后的美好生活。
谢一宁不明白,既然已经遇到,又何来的等待?
老奶奶却说,他们等的,始终是十八岁的那个,既美好又张扬的少年恋人,而不是二十八岁挤在超市里的青年,也不是三十八岁、四十八岁、五十八岁……的中老年人。
所以从他们做出承诺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就知道。
这一生,他们注定都等不到那个人的到来。
可他们依旧选择了等待,至死不渝。
换种看法,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谢一宁为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所折服,也为他们为了心中的爱情宁愿孤身一人的勇气所感动。
所以有了这一首曲子。
悠扬的曲调就像是被夏夜的晚风吹响的树叶,缓缓的诉说着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那些年分开的岁月里,各自对彼此的思念与等待。
美好得让人不忍打破那一份倾尽一生来等待的爱恋。
乐声早已停下,现场却依旧安静得落针可闻。
坐在二楼的令莹突然感觉脸有些发痒,她抬手摸了把脸,发现自己早已泪流满面。
她窘迫的看向四周,然后发现,和她一样的,竟然不在少数。
一旁的沈佳如有所觉般转头看过来,两人都看到对方脸上来不及拭去的泪痕。
对视片刻,两人相视而笑。
他们不知道这首曲子背后的故事,可他们却从谢一宁弹奏的曲调中听出了其中似水流年的平和与安稳,藏在心底最深处的那一意孤行与奋不顾身,以及那一缕惋惜中的哀伤。
无一不让人为此落泪。
谢一宁缓缓舒了口气。
他写完这首曲子后就给老奶奶弹了一次,老奶奶说她很喜欢,还说如果有一天谢一宁开演奏会,她一定要来捧场。
谢一宁当时还笑称,那他一定要在现场弹这首曲子。
可惜,在曲子写完后不久,老奶奶便因为突发疾病去世了。
来支持他演奏会的承诺终究是没有成行。
不过谢一宁想说,说不定此刻,老奶奶就在现场呢?
这也算是,全了他们当初的承诺。
不管各人心中抱着怎样的想法与情绪,演奏会还在继续。
第三首、第四首,第五首……,每一首曲子,不管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还是谢一宁自己写的新曲,都让人为之一振,耳目一新。
而最后一首,谢一宁带点小心机的选择了李斯特的《鬼火》。
《鬼火》被称为李斯特十二首练习曲中最难的一首,除了速度之外,其中多变的音型变化和双音交替需要极高的演奏技巧才能完美的展现出曲子本身的灵动和自由。
谢一宁选这首曲子作为压轴,就是为了炫技。
在连续的弹奏了两个多小时后,再来弹这首需要高度集中精力和高超技巧的鬼火,可以说是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