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栎又去厨房,大冰柜里有肉,案板下面的纸箱子里还有现成的白萝卜。他向身兼数职的魏校长申请之后,马上得到了允许。
企划组本来想,如果蒲栎没什么更好的主意,他们会暗示修补一下学校的院墙,或者搞大扫除什么的。没想到蒲栎提议包饺子。
一起来的摄制组成员,天南海北的人都有,但常年驻扎Q市,对饺子也有着特殊的情感,一听蒲栎的提议,纷纷竖起拇指。
蒲栎准备好食材,等五、六年级的孩子们到了第四节 课,主动来找他。
他数了数,一共11个孩子。
“少一个啊?”蒲栎问班主任老师。
班主任无奈地笑:“这个孩子今天请了假,要准备草药,明天去镇子上赶集。”
蒲栎皱了皱眉:“赶集?”
魏校长连忙解释:“我们这里每月逢2、5、8都有赶集的传统,因为村寨相距比较远,大家买东西不方便,所以从老祖先那就是这样,约个时间到镇子上做买卖。”
蒲栎微微点头,读出孩子的名字“田野”,在名字后面打了个勾。
“田野?”费一鸣倒着跑步,前面跟着一排低年级的小同学,“我知道啊,我就住在田野家里。”
蒲栎冲他挥挥手打了个招呼,这个同学的情况他准备完了再了解,先把这一堂“劳动课”上好。
孩子们叫蒲栎“蒲老师”,弄得他有点不好意思。
他把洗好的萝卜和葱姜拿出来,让几个女孩子切丝,又拿出肉块,让几个男孩子剁肉馅。剩下的人,按照他的吩咐,在盆子里取了面来和。
分工有序,加上孩子们都干劲十足,没一会儿功夫,包饺子的材料就准备好了。
企划老师带着摄像过来视察,孩子们嘻嘻哈哈笑成一片。他们在家里也会做这样的事情,但大家在一起好似更有意思。
包饺子的场地就在操场上,课桌被重新搬了出来,孩子们围坐在桌子边,上面放着各种能盛放饺子的东西。
蒲栎手把手地教孩子们擀饺子皮,再教他们包饺子。
这里的传统饮食里没有饺子,孩子们怀着好奇心跟着蒲栎认真地学。企划老师和魏校长还有他们的班主任也加入进来,大家一起热火朝天地为近百口人包起了饺子。
这边包出来,那边就下了锅,白胖的饺子一盘一盘地从厨房端出来。等中低年级的孩子们下了课,就都能吃上好吃的肉馅饺子了。
蒲栎突然得意起来,觉得这堂劳动课勉强应该是及格的。
馅料是蒲栎亲自拌的,偷师了那位东北阿姨的手艺,味道鲜美,大家纷纷夸赞。
餐后,蒲栎收拾工具,魏校长又来了。他拍拍蒲栎的肩膀,笑着说:“没想到,你还真的会做饭。”
蒲栎笑起来。
魏校长帮他整理厨房,看着窗子外面活动的孩子们感叹:“看你们来了,孩子们多快乐啊。”
蒲栎看着孩子们欢乐的身影,不由得想起那个叫田野的学生。便问起魏校长:“田野是不是经常不来学校?”
魏校长笑容退下,转而换上淡淡的愁容:“是啊,田野的父亲前些年在外打工摔伤了腿,母亲又得了肺心病身体一直不大好,他还有两个弟妹需要照顾,所以……唉……”
魏校长叹着气,蒲栎的心一下子就被揪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