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是清军的声东击西之计。看到了大平军一调兵,清军的骁骑营和先锋营,就在汉军旗的掩护下,猛攻大平军的南翼。想要沿着海岸线突破大平军的防线,之后在广阔的平原上做大范围机动,发挥清军机动能力强的优势,寻机消灭大平军。
而此次突然的猛攻,一下子打乱了大平军的防线。在清军连绵不断的进攻之下,整个南翼的大平军部队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在第一线战斗的四个团的团长全部上阵拼杀,而薛永利甚至把自己的亲兵队都增援了上去。
可是富有经验的多尔衮决不肯失此良机。见到战局有利,他又在南翼加强了十个牛录的兵力。这次多尔衮为了打破大平军在山海关外的封锁,都不惜动用最强悍的八旗精锐,可谓是豁出去了。
还好在此时,书墨率领一万增援部队恰好赶到。在京城的吴世恭,在得知了清军入关以后,就在第一时间派遣了援军。而见到了战局危急,书墨根本未加休整,就投入到南翼的战斗中。
可是当书墨到达的时候,少量清军已经击破了大平军的南翼防线。而整条防线也陷入到了混战之中。幸好此次书墨的到来,携带了军械军赶制的三千枚掌心雷。
而在这时候,也顾不得节省弹药了,在掌心雷的狂轰滥炸中,首次遭遇此种武器的清军遭遇了重大的伤亡,最终他们退缩了,而大平军的防线总算是重新得到了稳固。
第943章 又是炮灰
这一天的交战,双方是伤亡惨重。大平军伤亡近万,而清军更是伤亡了一万多。从数字上来看,似乎清军伤亡多一些。不过清军伤亡的,大多数都是归顺么满清的汉军旗和蒙八旗,真正的满八旗却并不多。而大平军伤亡的却都是自己的主力部队了。所以从实力损耗上来看,大平军有些吃亏。
尤其是清军本来就比大平军多了五万兵马,所以在这番消耗之后,双方的实力的差距也变得更加大了。
而对于大平军比较吃亏的是,他们作战的目的就是要封锁住清军,不让清军冲入关内。所以大平军的防御就是刚性的,并不能后退。一旦后撤,那半包围防线的弧线长度将要大大增加,大平军的防线也将更加薄弱。说实话,要不是书墨的援军及时赶到,就是大平军现在的伤亡,以后如果要维持住完整的防线,兵力都有些捉襟见肘了。
同样道理,大平军也不能在山海关到北京城的一路上安排几道防线,以此来逐节防御。一句话,现在的大平军就是要把清军硬顶在山海关内。
不过清军同样也有着难过之处。毕竟大平军是守,清军是攻。在远程火力上,尤其是在火器上,清军有着很大的劣势。为了打破大平军的防线,他们只能用命去填。这对人力稀少的清军来说,完全就有着切肤之痛。更不用说拖延的时间越久,大平军的防线也将建造得更坚固了。
所以说,这仗双方都难打。因此。在短短的一天激情之后,两军又开始了不温不火。每天都出营列阵,每天却都是试探着交锋几下以后,收兵回营,再也不敢冒然决战了。而这样的战况,在不知不觉中就持续了近二十天。
从表面上来看,两军似乎打得都是太保守了。但在暗地里,双方其实都是在调兵遣将。
多尔衮已经派快骑赴阿巴泰的军中,要他率军从长城关隘入关,先威胁到北京城,使得京城附近的大平军不敢轻举妄动,接着极速赶至山海关,与山海关的清军一起前后夹击,彻底消灭大平军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