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页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朝廷唯一的希望也就是孙传庭的秦军了。

而孙传庭在河南惨败以后,一回陕西,他就努力扩军屯田。他不仅搜罗了西北附近所有的明军,而且给亦盗亦匪的地主武装大发赦令和官衔,把他们都编入到了官军中。就在这短短的三个月的时间内,秦军竟然在孙传庭的一番努力下,扩充到了十万人。当然,这种部队的战斗力水准也就不用提了。

而且在三个月的时间内,通过屯田供应粮饷,那肯定就是白日做梦,所以孙传庭不仅向百姓征用,而且要官绅捐输,搞得整个西安附近地区是民沸人怨。

不过在此时,孙传庭也是有着清醒的头脑。他认为:如果秦军倾巢出动真能取胜的话,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所有人也都知道这种侥幸取胜的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可秦军在陕西不动的话,顺军无论是要攻京师,还是南下,都不免有后顾之忧;如果顺军打算先取陕西,孙传庭就可以不脱离自己的后方基地,固守陕西,这比孤军深入山西可要有利得多。

可是孙传庭也发觉自己顶不住压力了。

一方面,因为李自成的称帝,朝廷一定要惩戒这种叛逆行为,所以不能默许李自成在太原称王称霸;另一方面,陕西的本地官员和士绅,也已经忍受不了这么沉重的粮饷供应了。为了不加重了自己乡土的负担,也抱着以邻为壑的心理,他们也异口同声要孙传庭早早出陕。

所以朝廷催促孙传庭出陕的使者是接踵而至。到了最后,孙传庭只能顿足叹曰:“吾固知战未必捷,然侥幸有万一功。大丈夫岂复能对狱吏乎!”

就这样,孙传庭怀着渺茫的希望,率领着他那十万大军,于崇祯十六年正月初八日誓师出征。

第838章 张献忠建国

虽然孙传庭自己信心不足,但是对秦军将士他还是要鼓舞一番的。在出征之前,孙传庭在西安关帝庙誓师。选择这个场所,自然是为了托庇于“武圣”之灵。

等到典礼既毕,孙传庭即命总兵马爌、秦翼明随陕西巡抚冯师孔率二万偏师;自己则统率总兵白广恩、高杰、牛成虎等部共八万人马,共十万大军出陕西。与此同时,孙传庭还檄调余子琏的黑云军、吴世恭的汝宁军和左良玉部北上,共同夹击顺军。当然,后面的檄调会否有效果,连孙传庭自己都不抱什么希望。

不过话也要说回来,孙传庭的上疏出关,固然是迫于朝廷严旨,他自己也确实存在相当的侥幸心理。他认为上次河南之败,证明秦军还是能打仗的,只是由于偶然的原因才招致了失败。

另一个因素是孙传庭正好接到诈降了顺军,并窃据了顺军兵政府侍郎要职的丘之陶的密报,说待李自成领兵迎敌秦军时,他将捏造汝宁军北上进攻太原的情报,迫使李自成退师,然后乘衅而起,内外夹攻,可以一举打败顺军。

此外,在山西还在坚持抵抗的一些大明官员,他们也派人到孙传庭处询问出师日期,表示要配合作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孙传庭觉得可以碰一碰运气了。

可是孙传庭根本不知道,他的此次出征就根本没有运气而言。当孙传庭接到丘之陶表示愿意充当内应的密信后,欣喜异常,除了转报朝廷外,他还亲自给丘之陶写了一封回信,加意联络。但这封回信却被巡逻的顺军士兵截获。当这信上呈到李自成手中以后,李自成是不动声色,只是暗中加以提防,而丘之陶之计也就立刻变成了水中花,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