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页

这两个代表团在塔山附近的高台堡会面,双方表面上都很礼貌,马绍愉还以主人的身分大排酒宴招待清使。但在吃喝之后,清方使节却不愿谈实际问题,而是首先希望见到明朝皇帝的敕书,以证明明方诚意。

而明朝因为从来不同夷狄藩属谈判,没有任何经验,马绍愉出京时并没有带敕书,只得赶忙向京中请示。崇祯皇帝已经决心和谈,就破例给清朝写了一份敕书,但仍然不能放下天朝的架子。敕书中说:“朕听说沈阳有罢兵息民之美意,但向来沿边督抚没有奏闻。……使朕不能以开诚之心,怀柔远人,如我祖宗朝恩义联络之旧约。”总而言之是表示了对一个野蛮的属国宽大为怀。

至于所谓“抚赏”,也就是对清方的经济赎买,崇祯皇帝同意每年支付四十七万两白银,就如同宋朝的“岁币”一般,也算是挖心割肉,下了狠心了。

而清方代表把崇祯皇帝的敕书送回盛京给皇太极过目,不久有话回来,说敕书同早年明朝诸帝颁发给女真各部首领的封赠敕书样式不一,用印不符,认为是边关大臣伪造的,而且对敕书中的用语也非常不满。

谈判为此暂时中断,马绍愉只得如实向崇祯皇帝汇报。其实这不过是清方有意拖延的一种伎俩而已,因为时间已到二月,天气较暖,清军已经准备对松、锦诸城发起总攻,收取胜利果实了。

也因为时间到了二月,吴世恭就准备返回汝宁了。趁着这一个多月的时间,汝宁军三万七千人共同努力,在平地上建造了一座长宽各二百步左右的镇远城。这座城因为粗粗而建,高度并不高,只有二丈左右,但是厚度却很厚,也达到了二丈有余,因此能很容易在此地基上加高城墙。此外在城外还修建有一道宽约三丈的护城河。

接着,吴世恭就要做返回之前的收尾工作了。首先,他就要确定留守的部队。于是,他就把安排留守的余继、傅胜、叶超和哈丹巴特尔等人召进了自己的大帐。

第786章 留守安排

“刺猬!我准备在辽东留下一个协,再把匠户和军户都留给你,给你一个镇的编制,你为镇统领,傅胜为副。有什么问题吗?”见到人已到齐,吴世恭一开口就是开门见山。

“是!大人!”余继立刻是喜形于色,“那大人,就请您起个好名,为这个镇讨个好口彩!”

“就叫……狼跃吧!”

听了这个名,余继等人脸上的喜色就更浓了。这可是正规镇的名称,这么一来,余继也将挤进汝宁军一线大将的行列中去了。

“那大人!狼跃镇可不可以募兵,把镇编制给募齐整?”余继继续问道。

吴世恭向余继点点头,微笑道:“这就是接下来我要交待你的。现在我们这里有着宁远吴总兵借给我们的四千人,还有督师、监军他们借给我们的一千。那些人原则上都要还回去,但他们走之前就问一声,想留下的就可以留下。但有一点,留下的全部要按照我们汝宁军的规矩来,否则的话,不吝用军法。”

“诺!”

“不过我估计能留下的人不多,最多也就千数。你也不要勉强,更不要强留,毕竟很多兵丁的家人都在他们的手上。因此,我就给镇远城留下二千匹战马、一千匹骡马,再给你配备六十门大小火炮、一百五十把鹰铳和三眼火铳,加配三百把我们汝宁军的火铳。虽然这些火器大多数都是原先官军所用的,比我们汝宁军的差一些,不过守住镇远城是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