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页

紧接着,山顶处冒出了一队汝宁军,他们的人数是四百名,排列成了二十乘二十的方阵,在一声呐喊后,这个方阵直接向山脚下冲了下来。

而且这些汝宁军的兵丁中,起码有近百名士兵穿着甲。这甲也不是皮甲、棉甲,清一色的都是铁甲。而且这铁甲也不是大明的环臂铁甲或者鳞甲什么的,看着就像是几片铁皮拼起来的铁桶,一副很结实的摸样,那些士兵们头上都是带着头盔,那头盔看起来也是铁的。整一个钢铁战士的模样。这样的防御,看着就让人心寒,这还打什么啊?

书墨当然不认为只靠火器就能够守住这个山头,他早就把八百名长枪手和斧枪手分为两队,分别由这个步兵团的正副团长率领,就是要准备在这种时候进行反冲锋。

而这次带队的是步兵团的团副,他站在方阵的右前角,一扬手中的斧枪,意气风发地高喊道:“兄弟们,冲!”接着整个方阵小跑着,向着山脚就冲了下来。一边跑,那些兵丁们还在齐声低喝,这实际上就起到了战时鼓号声的作用,不过也为这小方阵增添了一股凛然的气势。

而那些汉军旗和朝鲜火铳手根本没想到汝宁军会主动出击。就是反击的火铳也没打上几枪,因为这些人大多数还都在地上趴着呢。等到那些人刚刚反应了过来,汝宁军的方阵已经冲锋到了清军的阵中。

所以说,成也散兵,溃也散兵。汉军旗和朝鲜火铳手根本就无法列成阵形抵抗,直面方阵的清兵,面对的起码就是七、八个枪尖,不用说抵抗了,连逃跑都不能,因为汝宁军从上而下的冲锋速度太快了。

有些附近的朝鲜火铳手还能打上几枪,可是形成不了齐射,火铳的威力也就忽略不计。再说,前几排的汝宁军都是身着铁甲,他们只要把头低下,接着听到一阵“叮叮当当”的作响,基本上都是安然无恙。

而清军见到射击无效,他们更是心慌了,也不知道是谁第一声发喊:“快跑啊!”接着所有的清军兵丁也都向山脚逃了下来。

可这样的逃跑根本提不起速度。不说转身逃跑需要一些时间,光是上山的路就这么几条,这些清兵大多数都选择了这些方便逃跑的路,所以他们也就拥挤在了一起了。

几十根长枪立刻捅到了跑在最后的那几个人的后背。有些绝望的清兵开始挥舞着兵器,准备返身拼命,可是在挤压中根本做不了完整的动作,胸腹间就已经是多了几个血洞。

汝宁军兵丁的刺杀是如此轻松,他们进行着标准的刺杀动作,所有人的手臂移动都很有分寸,前后移动不会超过半尺,这样的刺杀,已经保证深入到敌人的要害之处,并且能很容易地拔出再进行刺杀。

也有些清兵幸运地躲过了第一排的长枪,可还有第二排、第三排的长枪刺来,战场上是一片乱相,不断的有着怒骂声和惨叫声,而在这些声音中间,最响亮的就是汝宁军大喊的节奏声。有些清兵支撑不住了,他们开始用刀开道了,这种自相残杀的行为也使得逃跑的清军更混乱了。

可最大的伤亡还不是方阵正面。方阵两侧的汝宁军兵丁拿着斧枪和腰刀向着两旁就是大砍大杀。很多机灵的清兵见到方阵像是洪流般冲下,他们都跳到了路旁躲避,可是这时候的他们都是背对着或者侧身对着方阵,根本做不出任何战斗的动作,所以被汝宁军砍杀得是鲜血飞溅。完全就是一场屠杀。

这情形,前面的长枪手就像是钻头,拼命地要把清军钻开,而后面的斧枪手和刀手就像是飞转的刀轮,不断地翻飞,就是要把钻开的伤口撕裂。

这样砍杀了一阵,终于超过了清军的极限,仿佛是有人在发布号令般,残存的清军突然间朝着四下炸开,人人都是丢下兵器撒腿就跑,跳入了路旁的灌木丛中,已经没有人再愿意和汝宁军拼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