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页

而此时,荷兰人的军事和商业复合体“东印度公司”已经占领澎湖,而李旦居中斡旋,说服荷兰人退出,转移台湾。郑一官被李旦派到澎湖,担任荷兰人的通事(翻译)。

接着郑一官就成为了荷兰人的爪牙,为荷兰人独占整个台湾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到了天启五年四、五月间,也许是在荷兰人手下没有太多的发展,或因奉义父李旦之命,郑一官离开荷兰人,开始亦商亦盗的海上生涯。

但几个月后,李旦就死后,他在台湾的产业和事业都归郑一官所有,这为郑一官合并当时台湾既有的其他汉人武装势力,以及从大陆招收新的势力到台,创造了条件。

而当时,颜思齐与杨天生、陈衷纪、郑一官等二十八人是拜盟为兄弟,众推颜思齐为盟主的。可是一个多月后,颜思齐豪饮暴食染了伤寒病又死了,郑一官一跃为盟主。

你也不要说,郑一官的运气也真好,死神为他扫清了道路扶持着他一步步地往上窜。由此也在后世引发了是郑一官连续下毒手的猜测。

郑一官自立门户后,从福建招徕了郑兴、郑明、杨耿、陈晖、郑彩等部将。他将部下分为十八先锋,结为“十八芝”,并从此改名为“芝龙”,而不再称“一官”。郑芝龙继续拓垦大业,势力不断壮大,成为当时海上最大的武装集团。

在天启六至七年,郑芝龙自率船队袭击福建漳浦,劫掠金门、中左所(今厦门)和广东靖海、甲子等地,不久又回师福建,再犯厦门,袭铜山(东山),陷旧镇,击败金门游击卢毓英、福建总兵官俞咨皋的进剿,纵横东南海上,声势所向披靡,官兵疲于奔命,莫可奈何。

奔袭中,郑芝龙等还招抚了泉州饥民数万人赴台拓垦,沿海饥民及无业者竞往投靠。这一仗郑芝龙打败官兵和许心素,使厦门从此成为郑氏的地盘,势力日益强盛,官兵不能敌,也代表着泉州帮势力的兴起。

而郑芝龙海上势力的日益扩张强盛,引起明朝统治者的恐惧,多次派兵追剿,但均失败。明政府既无力剿灭郑芝龙,又为了利用这支海上势力与荷兰人抗衡,镇压其他“海盗”,只好对郑芝龙施行绥抚。

不过,由于郑芝龙集团力量的大幅度发展,对荷兰殖民者也造成很大威胁,荷兰船只一在中国海露面,就为郑芝龙集团截获,为此,天启七年还发生一场驻台荷军与郑军的战争,结果荷军败北。

接着就是明廷对郑芝龙的几次招抚了。前几次都没有成功,直到崇祯元年七月,福建巡抚熊文灿才成功地招抚了郑芝龙。郑芝龙率部降明以后,诏授海防游击,任“五虎游击将军”,离开他多年经营的海上贸易根据地台湾,坐镇闽海。此时,郑芝龙有部众三万余人,船只千余艘。

不过让人好笑的是,郑芝龙的招抚成功,最后却成为了熊文灿的一道催命符。不过这也是后话了。

接着就是郑芝龙扫清其他海盗势力的表演时间了。对于郑芝龙的降明,原先的兄弟纷纷自己拉旗自立,于是郑芝龙把他们一一击垮。到了最后,只有原先与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刘香,拉了一股势力到广东,继续其海上劫掠营生。而刘香势力与荷兰人勾结,在一段时间内对郑芝龙造成很大威胁。

崇祯五年,郑芝龙与刘香的船队在福州附近遭遇,发生血战,从早上打到傍晚,双方各死伤近千人。郑芝龙弟弟郑芝虎在身上两处负伤的情况下,冲入敌阵,被刘香的人用四爪锚和铁链缠住,几乎不能脱身,后来是部下拼死救出。而刘香本人则向南逃逸而去。

崇祯六年七月,新任荷兰台湾长官普特曼斯为迫使明朝开放贸易,企图用武力强占大陆沿海,在刘香的帮助下,不宣而战,派出八艘战舰,对刚刚追剿刘香回到厦门没有戒备的郑芝龙部和明朝官兵发动突袭。击沉、烧毁和弄沉港内郑芝龙和明朝官兵的二十几艘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