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遵化城中,后金埋伏在城中的内应纵火,造成遵化城内大乱,后金军队趁乱进攻,遵化城陷落。巡抚王元雅走入衙署,自缢而死。城中官兵百姓,反抗者皆被屠杀。
接着,后金军进攻遵化东面的三屯营,副总兵朱来同等潜逃,总兵朱国彦把逃跑将领的姓名在大街上张榜公布,然后偕妻张氏上吊自尽。初七日,后金军破三屯营。明朝丧失了将后金军堵在遵化的机会。
遵化城的失陷,驰报明廷,造成了人心大震,朝野惊恐。时“畿东州县,风鹤相惊,人无固志”。皇太极命留兵八百守遵化,亲统后金军接着南下,向北京进发,逼近蓟州。
这时,袁崇焕亲自带领九千兵马,急转南进,实施其第二步想法:就是把后金的军队阻截在蓟州。
可是这时候的袁崇焕,又再一次错误的分兵。他部署:前总兵朱梅、副总兵徐敷奏守山海关;参将杨春守永平、游击满库守迁安、都司刘振华守建昌,参将邹宗武守丰润,游击蔡裕守玉田,昌平总兵尤世威返回原地驻守,宣府候世禄守三河。
而袁崇焕自己,率领着保定总兵曹雷鸣、辽东总兵祖大寿和副将何可纲驻蓟州,居中拦截。十月初十,袁崇焕大军驰入蓟州。蓟州是横在遵化与通州之间的屏障,距离北京东郊通州约140里。
袁崇焕想在蓟州,依靠蓟州坚固的城池,发挥自己善于防守的优势,来阻截住后金军队。并且他向崇祯皇帝保证:“必不令敌越蓟西!”但是不知道为了什么,袁崇焕却没有在天险蓟门关安排任何的兵力来防御。由此可以看出来,就是防御,袁崇焕也不是个合格的统帅。
不过对于袁崇焕这样的老子天下第一的人来说,他肯定是认为皇太极的智商一定会比他低,所以也一定会来攻打防御严密的蓟州城的。
但是事实证明了,皇太极的智商远远高于了袁崇焕,他的后金军队根本没有理会防御严密的蓟州城。后金军队绕过了蓟州城,直接通过天险蓟门关,开往京东,连陷玉田、三河、香河、顺义等县。
听到了后金军队绕过蓟州城以后,袁崇焕连忙把军队开往通州,想在通州城阻截住后金军队。而通州离京城只有40里啦。
十一月初一,袁崇焕的军队到达河西务。河西务在天津和北京之间,大约离北京120里。这时候皇太极军队已经接近了通州,他揣测到了袁崇焕的军事意图,不打算在通州跟袁崇焕决战,而是取道顺义、三河绕过通州,直奔北京。这样,袁崇焕在通州城拦截的军事意图又落空了。
第144章 京城血战
袁崇焕的这三次拦截后金军队的失败,不仅使明朝军队在与后金军队的作战中,造成了极其被动的局面,而且对于他本人,也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这时候的崇祯皇帝,已经召回了军事经验丰富的孙承宗,帮助处理当前危难的局面。虽然当时在辽东的时候,孙承宗对袁崇焕有提携之恩,也算得上是袁崇焕的半个老师。可是,孙承宗依然在崇祯皇帝面前,指出了袁崇焕在这三次拦截中,犯下的种种错误。
而因为以前东林党文官对于袁崇焕军事才能那种天花乱坠地吹捧,所以到了现在,崇祯皇帝的心中,还是认为袁崇焕是个极其优秀的军事统帅。
但是现在的崇祯皇帝,却发现了袁崇焕在军事上犯下了大量的低级错误,就是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也会产生:“袁崇焕会不会和后金有勾结,故意把后金军队放到京城这里来的?”这样的疑问。也就不用说疑心病很重的崇祯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