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都里镇结停战罢兵,又理好了青泥城的这一摊子事情之后,李璟并不打算立即撤回大谢砦。
“卑沙城上次趁火打劫,劫掠青泥城,如今我既为青泥城新城主,那么此仇定当要报。”
李良对于李璟的决定也是表示赞同,“昔日汉高祖据关中,而光武帝据河内,这都是深根固本然后争天下。如此,进可以胜敌,退可以坚守。如今主已经拥有整个大谢砦,然大谢砦只是海上群岛,根基先天不稳。如今取得青泥城在手,此乃天赐基业。拥有大谢砦可以联通辽东与淄青镇,向北可向辽东扩大地盘,开垦土地,安置百姓。以大谢砦岛上诸工坊生产商品积蓄财货,而以青泥城囤地生产粮食。积蓄实力,待到中原有变,那时既可发兵西进中原,以争天下也。”
“争天下?”李璟轻笑,“我乃大唐之边将,军师以后莫说此话,惹人注意。况且大唐李室三百年江山,人心背向,岂是朝夕可改。”
李良道:“主上若无青云志,又岂会有如此作为?观主上种种所为,此乃有霸王明主之像。只要主上有些志,吾愿意誓死追随左右,鞍前马后,马首是赡,尽心辅佐。”
李璟笑笑,这李良所说倒是不假,谋主总想遇到有雄心的主上,这样才能有发挥他们才能的机会。标准的文人,他们绝不会想着自己出头做一番事业,而是想着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辅佐一位明主功成,自己也能名留青史。不过眼下还不是说那些话的时候,大唐虽然马上就要漏水沉船了,可那么大的船就算沉也得沉上几十年。
太早的跳出来,只会最先被打下去。
“我欲以手中三尺青锋,荡尽天下动乱,中兴大唐,再造盛世!”李璟抚剑豪气道。
李良眼前一亮,已经听出李璟话中之意。如今天下,如果打着中兴大唐的旗号,无疑比那些动不动就造反称王称帝的节帅们更加聪明。他明白了李璟心意之后,微微一笑,终不再提起这些事情。
转而道:“我赞成对卑沙城出兵,不过最后不要真打。卑沙城虽不比都里镇,可却是修建在大黑山之上的山城。当然太宗皇帝征辽,派两万大军围攻三千高句丽守军的卑沙城,损伤惨重,许久不能下,最后付出极大代价才拿下此城。今我们若是攻打卑沙城,兵少则无法攻下,兵多则一来青泥城和大谢砦不免空虚,二来硬攻损失极大,十分不划算。最后还是邀请石城与石人柱及其它卑沙城附近之势力,一起出兵,最好是兵不血刃的迫他们签下城下之盟,逼他们拿出一笔钱粮赔款,既获得一笔收获,又削弱了卑沙城。而且还能通过一起联兵,加强与其它势力的友好关系。”
李璟听后点头,“今年大旱,眼看着要到夏收季节了,可北方各地却将颗粒无收。这个时候,用兵卑沙城,倒是能取得不少钱粮。卑沙城本是一群马贼,多有钱粮金帛。这次他要是识相点出点血,我们可暂免对其用兵。如果他要是不识趣,正好可以把各部联军拉来一起好好会下盟。”
当即,李璟让林武和李绪率军留守青泥城,并有三营守备兵与三营蕃兵六千人马协守。李璟自率青狼、铁壁、镇海、飞鹰与新建控鹤营六千人马兵发卑沙城,并一面派人前往联络石城与石人柱港城两家,约他们一起出兵。
一路上,李璟也不急于赶往卑沙城,而是命令五营人马分开,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一面行军,一面清剿沿途各山贼海贼马贼等势力,既是练兵,也是抄巢贼寇财物钱粮,且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肃清青泥城附近的盗贼,保青泥城安宁。
辽东之地,名为大唐治下,但实际早为无主之地。诸多势力,各族人马龙蛇混杂。势力大都如都里镇,拥兵数万,小的几十数百都有。大势力据地百里,建城修堡,小势力干脆就是山林中修一山寨,甚至直接藏身洞穴之中的都有。山贼、马贼、海贼各方贼寇多如牛毛。就是李灵甫掌握青泥浦之时,以他的强势,也无法剿灭这些势力范围之内的盗贼。
三日之内,五个营连破大小数十余山寨,斩灭贼寇千人,获得战俘五千余人,另外缴获粮食钱帛等众多,并获得众多被掳掠的男女。李璟派人将这些贼寇匪首通通斩首,余都皆贬为奴隶,令人将缴获与那些被盗匪掳掠的男女通通都先送回青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