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页

晚唐[校对版] 木子蓝色 2522 字 2022-11-12

随后更是一传十,十传百,众人呼朋唤友,工地上每天的筑城人数突破了八千大关,甚至还有越来越多的人特意从附近的几个岛上赶来,甚至有登州陆上一带的人坐船赶来。

有了如此多人,新城修建十分顺利。

四面城墙都已经彻底的拆除,新的城墙基地也都已经挖好。

为了提高防御力,李璟一开始就把新城墙定位为砖石结构的皇冠棱形墙体。不过此时的城砖并不是便宜东西,修建如此规模的城墙,全用砖是不可能的,而是采用夯土筑城,然后外面包砖的方法建筑。

整个新城近方形,南北各长三百步,东西各长两百步,周长一千步,约三里,相当于登州城的七分之一。城墙采用的是最传统的夯土墙,然后包砖。

夯土的方法采用的是版筑法,版筑夯土墙以木板作模,内填粘土、灰石,层层用杵夯实修筑成。

为了提高防御力,沙门镇新城用“三合土”即黄土、石灰、砂子拌和夯筑。李璟还采用了几个老工匠头的建议,在土中还掺入红糖和糯米浆,以增加土墙的坚硬程度。这样的土夯成的土墙铁钉都难以钉入,经数百年风雨仍完好无损。

李璟这些天一半时间在军营训练新兵,一半的时间全泡在筑城工地上。上次海贼来袭,吃的一个大亏就是没有完好的城堡防御。这一次,李璟打算一次到位,把新城修建成最可靠放心安全的要塞堡垒。

老工匠指着已经开始做版夯土的城墙基说道:“筑墙之制,每墙厚三尺,则高九尺,其上斜收,比厚减半;若高增三尺,则厚加一尺,减亦如之。”

“按将军的要求,新城城墙将高达六丈。而按照筑城之法,六丈的高墙,墙基座是城高一半,为三丈宽。城厚是其三分之一,则城厚两丈。其上斜收,比厚减半,城墙顶部厚为一丈。如此城堡,老夫也是头一次修筑,建成之日,只怕从此固若金汤,无人能破,可保千年。”

唐代修筑城池,一般以夯土墙为主,另外还有土坯砖墙,山石墙和砖石墙。相比起来,山石墙和砖石墙最为坚固,不过纯山石墙和砖石墙耗费巨大,且不易修筑的太过高大。而土坏砖城墙是事先打制好土坏砖,然后垒砖起来,这样的方法更快捷,不过却不够坚固。而夯土墙由于是夯土而成,最是粗厚,城墙厚度往往达到一两丈厚,粗糙耐攻。

李璟仔细的考虑过后,最后选择了夯土墙,不过为了增添防御性,他又要求在夯土墙的外面包上一层城砖。如此一来,即粗糙厚实,又坚固。黄土、石灰、砂子夯成的三合土,又还加入了糯米浆,制成了最粘合坚固的糯米沙浆,再夹以红柳或芦苇的枝条夯筑成。

一块块的筑版夹起模板,无数男男女女的筑城工人用铁窝烧热,把那些黄土加热翻炒成塾土。另有人拿着墙筛筛土,筑版。有专门搅拌混合熟王和石灰、砂子成三合土。还有专门挑土送土倒入筑版中,然后有人专门拿着夯杵把土一遍遍的用力夯实。另外还有一些妇女拿着大拍板、小拍板跟着后面拍。整个流程十分的繁琐,前前后后几十上百道工序。不过工地上有十几个老工匠做镇,有又许多经验丰富的工匠指导,一切都是有条不紊。

看着十几个老匠头严苛的查验着一道道工序,李璟也是心中感叹,筑一座城居然也如此的复杂。复杂到连筑城的土都要用热锅炒熟,老工匠伸手将炒好的土抓起一把在手中。手捏紧,手里的土成了一个团,他看了看后,又把土抛在地上,那团土一落地就散了开来。

老工匠对李璟解释道,“夯筑时对土中含水量的控制,是保证土墙质量的关键。含水量太少,土质黏性差,夯筑的土墙质地松散,显然不结实;含水量过多,土墙无法夯实,水分蒸发后墙体容易收缩开裂。所以在施工中要严格把关。依经验掌握,熟土捏紧能成团,抛下即散开就算水分合适。”

李璟一路看着,大长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