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页

李显此番谋划并非为了自己,更多的是在为李贤的回京创造条件,至于打击一下武后的气焰么,则不是李显要忙活的事儿,那可是李弘的活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李显所作所为纯属搂草打兔子,顺带的事儿罢了,做与不做皆可,左右真要想将李贤弄回京师的话,李显尚有其他办法可以选择,故此,对于眼下的事情成与不成,李显其实并不是太在意,此际见林奇窘迫非常,李显暗笑之余,再次出言挤兑了一句道。

“啊,不,下官自当遵循殿下所令,岂敢不从。”

林奇本就已被李显搞得狼狈不堪,再被这么一挤兑,自是吃不住劲了,哪还敢跟李显接着别苗头,忙不迭地出言服了软。

“那好,就这么定了,来人,送客!”

李显见林奇已表了态,自是懒得再跟其多废话,端起了茶碗,毫不客气地下了逐客令。

“下官告辞了。”

林奇兴冲冲而来,却落得个狼狈而去的下场,心里头就别提多憋屈了,可领教过李显的厉害之后,却也不敢再有丝毫的怨言,只能是怏怏地起了身,躬身行了个礼,闷闷不乐地告辞而去了。

“殿下,那林御史……”

林奇去后,高邈从书房外溜了进来,见李显微笑地端坐着,似乎一点都不在意林奇临去时的落拓,心中颇为不安,却又不明白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担心之下,这便小心翼翼地凑到李显的身边,低声地出言试探道。

“嗯,没事!”李显并不想就林奇的事情多说些甚子,呵呵一笑,一扬手止住了高邈的问话,神态虽随意,可眼神中却有一道精芒一闪而过……

第四十八章 大计划之启动(二)

李显的脸上虽是笑意盈然,其实心中却微有些烦意,但却不是烦林奇的无礼,实际上,在李显看来,林奇不过是鸿毛一般的货色罢了,又岂会自降身价地跟其一般见识,真正令李显烦恼的是自家的班底建设,不是该不该的问题,而是何时开始为妥的问题——通往帝位的道路漫长而又崎岖,其中满是凶险,说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也绝不为过,没有班底的支持,哪怕李显有着三头六臂,也断无法走到最后,此乃不争之事实,对此,李显有着很明确的认识,本来么,李显打算过个把年再着手此事的,可今日被林奇这么一闹,李显的心思显然起了变化。

若论识人之明,李显自问不在当今任何人之下,这不是自负,而是有根据的自信,别的不说,光是有着前世的记忆在,足可确保李显识别众臣工的能力之高下,更惶论还有着后世博击宦海的丰富经验为辅,足可令李显具备通过表象看清实质的能耐,此二者相加之下,李显自不虞发现不了人才,可话又说回来了,发现得了人才是一回事,能不能引为己用却又是另一回事,而恰恰正是后者的存在,这才迫使李显不得不慎重行事。

时值盛唐初兴之际,能征惯战的老将渐已逝去,后继颇为乏人,可文臣却是鼎盛得很,论起相才,可谓是比比皆是,不止朝中现有诸如郝处俊、戴至德等皆名至实归,便是尚处蛰伏中的相才也有不少,狄仁杰、裴行俭、裴炎、骆宾王等等,一抓便是一大把,确实不愁无人才可用,可惜的是这些干才皆属君子之辈,并非李显眼下这等尴尬的身份可以拉拢在手中的,哪怕是已有了些许交道的骆宾王,李显也不敢轻易明着去拉拢,唯有等待最恰当的时机,至于其他诸能臣么,那就更没太多的指望了,只能是一步步慢慢行去,留待将来再见机行事,如此一算,真儿个能立马为李显所用的大才并不多,好在李显此际也无需这等栋梁之材帮衬着,所需要的不过是能听话的而又薄有小才的普通官吏罢了,作用么,其实就一个——摇旗呐喊!

至高宗上位以来,永徽年间朝风尚能延续贞观的清廉,可谓是清官满朝,可自打长孙无忌等贤良被贬之后,朝风已是渐坏,尤其是武后乱政之后,李义府、许敬宗等人本身就贪鄙无算,上行下效的结果便是整个朝风渐腐,上层尚且好些,至于中下层官吏么,早已渐糜烂,虽不至贪腐成风,可趋利之势渐涨却已是不争之事实,这等局面下,李显要想拉拢住一帮子摇旗呐喊之辈确实不算太难,难的是要能确保投靠过来的官吏之忠心,而这正是李显所顾忌之处,再说了,真要是李显大规模地动作起来的话,那一准要遭忌,不单兄弟们会群起而攻之,便是武后那头也断容不得李显肆意为之,如此一来,度的把握便成了李显首要衡量的要素。

班底的建立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恰恰相反,班底建设不单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还需要有雄厚的资金来运作,更需要时间来统筹安排,按李显原先的计划,此事尚不急着开始,大可先以李贤的人为用,可以如今林奇的表现来看,却令李显不得不将计划提前展开,无他,只因李显的个性决定了他不可能受制于人,如此一来,该从何着手就需要好生琢磨一番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