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未来的成绩上限,不说超越苏谦,却也绝对要远远高于现在。
四年后、八年后,他完全可以再战奥运,打开这一次未能叩开的决赛大门。
许多田径迷们也在心中畅想——届时,中国的短跑的整体实力,应该已经比现在要更大无数倍了。
撇开网络上观众们的兴奋尖叫和狂欢,现场的教练和观众们已经将注意力转向了接下来即将要开始的男子200米短跑半决赛。
作为预赛阶段有3名选手晋级的中国队,在接下来的200米半决赛中,当然必须认真地关注每一组的半决赛竞赛。
在稍后的200米半决赛中,苏谦仍旧抽到了半决赛的第三小组,倒是王成望和邵若轩两人的登场顺序与预赛阶段调了个个儿,率先在半决赛第一组中登场的选手将会是邵若轩。
但就像是下午时候国内的200米短跑爱好者对众多观众所科普的一样,男子200米短跑的半决赛,势必将会与400米的赛事一样残酷。
24名实力强劲的选手,争夺8个男子200米短跑最终的决赛席位。
分组名单早在上午的预赛结束之后不久就已经公示,三组选手的实力还算平均,但就以邵若轩所在的这个分组为例,赛季最佳成绩在20秒33的邵若轩,他的这个成绩在这个半决赛小组之中排名第六,而排名第七的选手,赛季最佳成绩是20秒34,与他只有001秒之差。
唯一一名与前7位选手实力差距较大的,赛季最好成绩是20秒56,预赛阶段通过递补晋级取得的参赛资格。
因为本届3个短跑单项选手平均实力的大幅度提升,导致预赛晋级阶段,选手们之间的比拼就已经超出往届赛事,到了半决赛阶段,可以说没有跑进20秒10以内的实力,基本就宣告了与最终的晋级资格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