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页

两廊陈列着车驾、卤簿、仪仗。兵部设黄旗仗5千人,从宫门一直到大殿,金吾军执大仗黄旗站在大殿内外,殿阶列10把清凉伞。

参加元旦朝会的人,有三师、三公、宰执、三省、宣徽院、翰林院、六部、御史台、秘书省、外正副任等官员,以及亲王勋贵,恩爵荫官,还有诸路解元、举人,另外就是各国、各藩的朝岁使了。

文武百官皆冠冕朝服,诸路举人,解首亦着士服,士服为青边白袍,民间将未入仕的读人称为白身便是由此来。

还有诸州进奏吏带来地方献礼,说白了就是各地的土特产,准备一会儿上献皇帝,以显示大宋物华天宝,同时也有地方臣服中央的意思在内。

大宋如今天威日盛,文治武功令各国慑伏,各国来参加元旦大朝会的使者特别多,辽国、高丽、日本、回纥、大理、吐蕃诸部、三佛齐、占城、麻逸、真腊等各国贺岁使无不赶来,他们都入贺殿庭排班等候,不敢有丝毫轻佻大意。

他们身上的服饰各有特色,如同服装展览会,辽国使者顶金冠,后檐尖长如大莲叶,服紫窄袍,腰系金蹀踱(佩带上的饰物),其副使展裹金带,如汉服。

回鹘使者皆长髯、高鼻以匹帛缠头,并且披散着长袍。

黑汗使都戴小金花毡笠,金丝战袍,束带。

高丽、大理、日本三国的礼服则很接近汉服,但又各有各民族的特色在内。

南蛮五姓番入朝是椎髻乌毡。

大乐令等乐官站在殿内外,阁门催班。这时千官耸列,朝仪整肃、气氛凝重俨然。

杨逸抬目望去,只见恢弘的汉家宫殿,重阙叠宇,雄浑磅礴,一缕朝阳升起,照在宫阙上,再被瓦面的积雪一反射,一时流光溢彩,无比瑰丽。

太常寺和教坊司计千多人共奏乾安乐,乐曲宕荡起伏,重鼓激荡,大钟和应,琴箫悠扬。

在这大气磅礴,令人荡气回肠的乐曲声中,皇帝御辇而来,一片清跸之声……

在场的文武百官及中外使臣,在这宕荡的汉家礼乐声中,无不低下了头恭迎大宋皇帝的到来。

赵捷年纪虽然不大,但见多了大场面,已不用刘太后带着,只须郝随等随侍太监轻声提示,便能做得有模有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