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讨交趾敕谕》用“讨”不用“伐”,这其中有讲究,虽一字之差,却含大义所在。
“伐”通常是弱势一方对强势一方用兵的语气,如武王伐纣,就象人立于大树下伐木。至少对方也是与自己平起平坐,比如对辽国用兵,就可以用“伐”。
“讨”是主人对从属问罪,比如出兵攻打一伙山贼,你就不能用“伐”,只能用“讨”,否则你就是把对方的地位提高到与自己平起平坐的高度。
南边那只猴子一直接受大宋的册封,为大宋蕃属国,“伐”之一字,他不配!
五月十二日,大宋分别遣使赴大理、占城、真腊。
五月二十日,翰林大学士杨逸率三万精锐禁军,自京城誓师南征。
六月十六日,过衡阳。
二十二日,抵桂州(桂林市)。
大军急行,用时整整一个月,兵将俱疲,杨逸只能下令在桂州稍事休整。
桂州是广西治所,城在山中,山在城中,清澈妩媚的漓江绕城而过,入眼处尽是奇山异水,说不尽的秀丽风光,韩愈有诗云: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柑。远胜登仙去,飞鸾不暇骖。
这诗生动地描绘了桂州的山水姿貌。因为山青水秀,桂州也是广南西路唯一没有瘴气的地方,但杨逸仍不敢大意。
出兵前朝廷按杨逸所述,准备了大量薏苡仁、槟榔子、雄黄、苍术之类的避瘴药物,一路南来,杨逸每天让士卒服用,进入广南,杨逸更是每天巡营,督促士卒定时服药,丝毫不敢大意。
这次随杨逸出征的有刘武、包毅、刘奉明、韩铮等将,杨逸交待他们管好军营好,才与焦守一同前往府衙。
桂州帅司里,经略安抚使程节、知州梁利、广西第五将蓝继隆、录事参军张平、司户参军胡亚权、司理参军文英等大小官员皆在。
除些之外,在场的还有一个大名人:黄庭坚。
杨逸高坐上首,望了黄庭坚两眼,向程节道:“程大人,如今前方战况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