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驱赶出城的百姓,这下连个遮风挡雨的屋檐都没有了,官府虽然尽力安抚,开了许多粥铺,奈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官府自身也缺乏粮食啊!
那粥稀得捞不起几粒米来,无数的难民依然忍饥挨饿,在生死边沿挣扎,眼看一场暴乱又在酝酿着,随时可能暴发……
西夏朝堂之上,每日愁云惨淡,暗流汹涌,梁太后自身更是焦头烂额,算上几年前败给章楶那次,梁太后“御驾亲征”换来的都是损兵折将,元气大伤;
如今她是威信扫地,党项各部对她的不满和怨恨,已经到了顶点。只不过李乾顺现在还小了些,否则那些大头领们,恐怕已经联合起来逼梁太后还政了。
梁太后也深切地意识到,危机正在向她步步紧逼而来;
趁着战后赏功问罪的机会,她大力培植心腹之臣和梁家;
梁格方、梁定山等人都被她提到了高位,再度把持朝政;仁多保忠和嵬名阿吴这两个心腹则主掌军事;
而对嵬名氏、细封氏、往利氏这几个一心想收回皇权的部族,梁太后再次狠下心肠大加清洗。包括大首领嵬名咩布、阿骨录、细封乞买等人都在清洗之列。
梁太后一系列的清洗在西夏激起了不少反抗,细封乞买的儿子细封英哥率本部一千多人马,干脆叛逃大宋。
其实几十年来,在权力斗争中失势的西夏将领,叛逃大宋早已屡见不鲜。
其中最有名的当数李元昊的叔叔嵬名山遇。
嵬名山遇是李元昊时期著名的战将,掌管着西夏右厢兵马。在西夏有着极高的威望。
可惜当时大宋被李元昊打怕了,竟不敢收留嵬名山遇,否则留嵬名山遇为西蕃屏翰,以其手足制其心腹,不断策反西夏各部的话,很可能让西夏陷入分裂,哪里还有这么多年的宋夏战争?
这回细封英哥不选他处,直奔环州而来,如今在西夏,杨逸的风头已经盖过了章楶,要投奔自然是投奔有名望、有实力的人。
杨逸得知细封英哥率部来投后,亲自迎到清平关,不受他们献上的羊马等物,还赠以粮食,对那些投奔路上受伤者,立即招来郎中救治,十分礼遇。
同时将此事迅速上报朝廷,请求朝廷给细封英哥赐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