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惟谨用了极大的毅力,才没有捏回去。

林悠然意识到不妥,连忙放开。

她清了清嗓子,正色道:“我知道,屯田的命令是官家下的,如今的保州防御使是你的老师杨六郎。虽然你贵为皇亲,也不好带头抗命,所以,河沿儿食肆非拆不可。”

赵惟谨挑眉道:“后面是不是要加一个‘但是’?”

林悠然丢给他一个赞许的眼神,道:“但是!凡事有例外,我在这里开一个食肆,往后军爷们干完活还能吃上口热乎饭,也算变相支持屯田了,岂不两全其美?”

赵惟谨缓缓点头,调侃道:“确实两全其美,既让你得了一间铺子,还顺带着有了这些兵士做客源。”

小心思被识破,林悠然也不带脸红的,转而祭出杀手锏:“听说占城国进贡了一种早熟、耐旱、产量高的稻种,从播种到收获不过五十余日,北方春夏之际也能种。”

赵惟谨目光一顿,问:“你怎么知道?”

“在雄州时听人说的。”林悠然含糊地编了个借口。

实际上是从历史课本上学的。占城稻在中原地区推广种植,正是在澶渊之盟签订不久。保州、雄州一代挖溏泺,种稻谷,遍植桑榆,也是为了防止辽国的战马长驱直入。

“我还听说,杨防御使想在保州试种占城稻,却苦于无人懂得耕种方法。”

“然后呢?”赵惟谨轻声问。

林悠然掏出事先写好的小册子,说:“我这里有一个‘精耕细作’的法子,郡公看看,能不能换一个食肆?”

“精耕细作”的种植方式在北宋前期还没有全面推广,许多地区依旧“靠天收”,这也是粮食产量低的主因。

林悠然的这份耕作手册从育种、施肥,到收割、贮藏写得十分详细,可以说是跨越时空的宝贵经验。

当她一笔一划写下这份耕作手册的时候,想过可能会引起赵惟谨的怀疑,但她还是决定交出来,不单单是为了换食肆,也想在保全自身的前提下为这个时代做一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