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得到召见之前,道衍也已经知道了北平发生的事情。
不过朱棣还是把北平送来的密折和信件推给了道衍:“老师煦儿没了”
朱棣并不是个软弱的人,他也早就见惯了生死别离。
小的时候,他就随朱元璋南征北战,而后就藩北平,也多次参加北征蒙元的战役,很多时候都亲上战场,见多了生死,也早就接受了生死无常的现实。
在建文削藩之时,在靖难之中,他有很多次都以为会失去朱高煦了,但最后朱高煦都活了下来,活到了靖难结束,活到了他登基称帝。但没想到,朱高煦没有死在建文迫害下,没有死在靖难的战场上,竟然会在永乐元年,死在刺杀之中。
道衍看了一眼那些密折和信件,走到坐着的朱棣身边,按着他的肩膀,轻声叹息。
对大明的皇帝做这个动作,按理说是十分僭越的。但不说现在御书房里只有他们两人,就是有其他宫人在,也绝不敢提出任何异议,谁都知道,现在能安抚住朱棣的,只有道衍了。
过了一会,朱棣似乎平缓下了情绪,请道衍坐下后,说道:“老师,你觉得,这是何人所为?”
道衍眉头紧皱,虽然依然是光头,但他的眉毛已经全白,脸上的皱纹也沟壑极深,靖难成功才不过一年多的时间,他看起来却仿佛老了十几岁般。说起来,道衍也已经是快七十岁的老人,只不过之前一直靠着深厚的内力撑着,不太显老而已。
从北平通过多个渠道送来的多封关于这个事情的密折、信件中,最有说服力的应该是出自东缉事厂的属员、王戈的亲信部下沈青儿之手。
从她最先接触到的现场来看,应当是有人收买了高阳郡王身边的超一流高手,然后在高阳郡王与王戈私下会面的时候,突然出手,想要将两人都杀死,最后为王戈和朱高煦联手反杀,但朱高煦重伤身亡,王戈也重伤昏迷,但因所修炼的凤凰涅槃真气的特性,保住了性命。
所以,关键的问题,就是谁指使和收买那名超一流高手做这事的。
不论是谁,都不会觉得,处心积虑混到朱高煦身边,又等了那么长的时间,等到这机会对朱高煦和王戈同时下手,会只是那超一流高手自己的决断。他的背后,必然还有其他人和势力的存在。
朱棣所问的,也是那背后之人。
“想来想去,应当也只有两个可能,一是蒙元,二是江湖。”道衍徐徐说道:“不过江湖上的各方势力,刚被王戈整肃过,虽然被整得颇惨,但都被王戈拿住了命门,又有两名宗师到了京城,入了‘教武堂’,按理说应当不会行此决绝之事。所以最大的可能,当是蒙元了。陛下欲要北征,要迁都北平之事,或许让鞑靼人知晓”
确实,朱高煦在北平本来就是负责迁都和北征的准备事宜,王戈北上的主要目的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