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横在了郑裘的颈旁。
刀上的寒光在一室明灯璀璨中微微闪动。
这时,卫蔷的身后,之前带头行礼的裴道真振袖站了起来:“北疆寒苦,我等身为国之重臣,只知其寒苦,却不知究竟如何寒苦,今日国公一言,下官听来只觉羞惭,为助北疆百姓,裴氏愿出白银一万两。”
握刀之手纹丝不动,卫蔷慢慢转身看向裴道真。
“本国公多谢裴侍郎高义!”
裴道真却又接着说道:“国公大人,您可愿北疆与裴家情分再深重一些?”
卫蔷挑了一下眉头,看见裴道真和他儿子从案后走出,对着自己深深一拜。
“小女今年年方十二,数月前被禁军带入上阳宫皇祠,银钱也罢,粮草也罢,倾我所有,莫不应之,我裴道真只求骨肉团聚,请定远公施以援手!”
他身后那个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更是跪在了地上给卫蔷磕头。
看着这情真意切的父子俩,卫蔷笑了。
“好。”
她如此应道。
言语中再无藻饰,亦无澎湃之情,不知为何,却比之前她长篇大论那一通,都更令人信服。
三言两语与裴家谈妥,她又回转身子看向郑裘。
“郑大人,您想好了吗?”
郑裘收回盯着刀刃的瑟缩目光,再无之前敢与卫蔷叫板的气势,低声说:“五、五千两。”
“郑大人果然高风亮节,出手不凡。好,来,我们喝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