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6页

应该说,这是苏氏书法艺术比较成熟时期的作品。纵览全篇,字态凝重而饶有韵致,笔画圆浑朴茂,一点一画恰具有力屈万夫之力度。笔力雄厚,却能书写随意;宗法传统,却能时出新意。

胡杨知道,《天际乌云帖》,记载的是官妓周韶的故事。这件事发生在宋神宗年间,当时大臣苏颂到杭州公干,知州陈襄设宴招待,由官妓周韶侍宴。周韶在宴席间请求苏颂帮他落籍……

翁氏收藏此帖后,又引起了是否钧填本的争论。因存世苏书钩填本很多,而此帖纸质擦损严重,“有二一描失处”,故疑之。但翁氏肯定说这是真迹本,并将此帖与《快雪堂帖》刻本逐一比较,而断定《快雪堂帖》刻本所据乃为董其昌记载所见之摹本。

如今,苏轼的真迹《天际乌云帖》被谁收藏,不得人知。

“如果从鉴宝的角度分析,那很简单。这纸张根本不是宋朝的,那么,就不可能是苏轼的真迹。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临摹这幅作品的人,是书法高手,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有九分六以上苏轼行书的精髓,我做不到。”胡杨说道。

以前,胡杨就和大家说过纸张的鉴别。各个朝代的纸张,都有其特色,这是给古字画断代的一个重要方面。

纸上有了书和画,就担负了文化传播的使命,纯以文房清玩的形式藏至今日的纸并不多见。大多是清代以后的产品。

上古无纸,以竹木作书,秦时改用隶书,始用缣素。竹木重而缣素贵,士林苦之,东汉蔡伦始发明造纸。

所以,纸张要从东汉说起。

可事实上,东汉时期的纸张质量很差,并不是很普及,遗留到今天的,几乎没有实物。

三国时,虽天下纷乱,然造纸业甚为进步。其中尤以蜀地产棉丝造纸更易,一切均照蔡伦之法。

至晋,则纸业更行进步,其最著名者则为子邑纸。据潜确《类书》载,蔡伦之后有左伯,善造纸,伯字子邑,故以称纸。其所造之纸,极适书写,惟取何材料用何方法,书史不体以理推之,亦不过将蔡伦之纸改善进步耳。

也正是这样,晋朝的文学艺术进入了空前的发展高度。诞生了像王羲之那样的书圣等千古名人。

至蜀地所造之纸,唐时已集大成,而尤以笺纸为最成功。

纸张的进步,使得文学等艺术进一步繁荣,造就了唐诗,白居易、杜甫、李白、吴道子等诗仙、诗圣、画圣等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