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页

沙龙的进出者,多为戏剧家、小说家、诗人、音乐家、画家、评论家、哲学家和政治家等,其中一些文人学士往往在沙龙里朗诵自己的新作。

到了清末,这种社交场所,也引进了中国。

而这本书,算是一本比较杂的读物,有故事、有诗歌、有时政,也有经济、科学等,是大杂烩。其实,就和所谓的沙龙差不多,什么内容都很随意。

阿豪听了,连忙翻到书本的最后,发现印刷的时间,是民国1927年。边上,还标注了印刷厂的名字。

“它的性质,有点类似我们以前接触到的‘读者’之类的书籍,应该是按多少期来发表的。这种读物,在当时来说,应该是小范围的读物,就只有那个圈子的人会订阅。所以,印刷的数量不会很多。

一定程度上,它是有一点收藏价值,但不会很高。而且,这类收藏品的买家也不好找。如果是两百元以内,你可以尝试和老板谈,遇到专门收集这类书籍的人,价格或许能过千,但也基本上就那样了”胡杨说道。

一听到这种价格,而且似乎挺麻烦的,阿豪失去了兴趣,将那本书放回去。

因为书籍是用繁体字印刷的,阿豪看着很不习惯。老实说,就算是简体字的,自己也挺讨厌看书的。

胡杨利用寻宝眼,巡视了一遍这些书籍,最后在一个书架上,看到一本不厚的书籍。

他走过去,走马观花一样,像浏览图书馆的书籍一般,假装在找书。“找”了一会,才抽出来那本书,发现是一本杂志,名为《美术生活》,是解放前出版的。

胡杨翻看了几页,回到大家的桌前,将杂质放在桌子上,笑道:“这本还不错,无论是自己收藏,还是转手,都有点价值,值个一两万吧!大家可以翻一下。”

“杂质吗?”媛姐问道。

胡杨点头:“嗯!现在杂志类的收藏品也有的。”

他告诉大家,收藏藏品在如今这个时代是很普遍的事情,小到邮票大到各式各样的古董都有其追崇者,而杂志也在近些年引起了不少藏家加入收藏行列。要虽然杂志属于时效性的产物,但是其收藏价值也是不菲的。

如今,杂志收藏也在市面上面引起广大藏友的关注,并让越来越多人加入了该行列。因为杂志属于时效性的产物,同样的存世量也会随着时间而变得越来越少缘故。不过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与它所包含的文化价值和版本价值而决定的,所以胡杨觉得,收藏杂志会变得越来越热门。

“像有特殊刊号的杂志值得入手。刊号代表着杂志本身的宗旨,内容和风格等等方面,像是有社会名人题词的杂志都是非常值得收藏的,具有非常意义存在。”胡杨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