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叫随手?”徐宏狂翻白眼。
胡杨笑道:“这幅画,我经常观看,所以那些细节,也都刻在心里,画起来也就比较快。我这水平,也只能画到这个程度。”
听胡杨这口气,好像还不满意,有点遗憾的样子,其他人都不知道怎么骂他比较好。
你妹的!这已经非人哉了好不?书法学苏轼的,绘画学唐伯虎的,胡哥你可真会挑老师呀!
“已经很好了,反正绝大部分人做不到。不要说普通人,就是学了十几年绘画的艺术人员,也应该做不到吧?”徐宏说道。
然而,他还是小看了。
在真正专业的人看来,别说学了十几年绘画的人,就是成名已久的著名水墨画画家,也画不出这种画来。
形似其实不难,真正难的,是要画出那种意境。
中国画,最讲究的就是意境,重视“神”的存在。而胡杨这幅画,就有唐伯虎原作八九成的精髓,入神八九分。能临摹到这程度,国内绝对没有几个人。
这幅画是画家失意之时所作,但情感表达却达到非常饱和的状态。一方面借着绘画来表达自己对画中美好生活的期盼,藉以自慰。而另一方面则更透露出对现实生活状态的不满。
要把这种情绪融入画中,那实在是太考究画家的功底,也是最难临摹的东西,可胡杨还是把它给表达出来了。
胡杨提上自己的落款,开玩笑道:“改天,我也弄一个自己的印,以后混不下去了,就卖画为生,应该也能混口饭吃。”
其他人无语,这叫混口饭吃的话,别人直接买块豆腐撞死算了。
任老师捧着那幅画,一个劲地夸赞:“太好了,真的太好了。”
只见,此画远处,为峦山叠嶂,有的山峰矗立,如利剑穿天,被缭绕的迷雾掩映;中景为山腰,除长有几株树木,其余均为灌木丛生,较为齐整地排列。近处为成片的岩石,不高不矮,叠砌在一起,岩石上的几株松树,树根粗壮而盘回。近景右侧山石上画有一屋宇,屋内端坐二人,其中一老者身着衣袍,醮以淡红色。
左上题有七绝一首:“春山伴侣两工人,担酒寻花不厌频,好是泉头池上石,软莎堪坐静无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