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页

只是那并非现代的冰箱,只是简单地青铜器,做了很多的隔层,用于放冰块,保持内部的低温。

胡杨说完,跟族长这家人说道:“东西我们就先放这里,我们打算再去走走。”

这村的村民,当然希望胡杨这种公道的人多走走,而不是便宜了某些奸商。

“行,去吧!到差不多吃饭的时候,我让人找你们。”

……

接下来,胡杨也没有麻烦那村民继续继续带路,总是麻烦人也不好,看他的样子,好像也不是很闲的样子。

实际上,这几天,村民没有多少个人是空闲的,家家户户都有很多事情要忙。

离开这家人之后,叶梅才问道,那食盒价值几何。之前在人家的家中,当着原主人的面,不好意思问。

要是不怎么贵重还好,太值钱的话,那家人恐怕心里不痛快。

“那是清朝的食盒,紫檀做的,象牙镶边,我也是第一次遇到。按照食盒的材料,还有做工来估价,它少说也值百万以上。”胡杨说道。

他告诉大家,明清时期,文人雅士出游的食盒里,除了吃的,还会装上笔墨纸砚、书籍手稿等。

所以,食盒虽然很早就出现,但一直到明清时期,文人才对它产生了兴趣,参与设计,提盒才精巧起来。有些小型提盒使用紫檀、黄花梨等贵重木材制成,讲究的还有雕漆或百宝嵌装饰。此时,食盒已不用作盛食物,而是作为贮藏玉石印章、小件文玩之具。

刚才胡杨得到的那食盒,雕工十分精细,主体的部分用镂空精雕的象牙片,嵌于框格中,像是丝毯一般。

象牙片上还雕有人物、鸟、兽、庭园景物和船等场景。

盖钮、盒身框架及提手,都染有或淡蓝或红色作为点缀。显然,这不是一件实用器,一开始就是艺术品。

其实,后面的大家都懒得听,得知那是紫檀、象牙做的,已经明白那玩意很值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