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页

接着是二姐何思颖,这妞有点吃醋,以前爷爷也很疼她,现在有了下一辈,爱好像都转移到下一代去了。

送上寿礼的时候,她还坦白,自己被人骗了,买了一件赝品。

老人乐呵呵笑道:“在爷爷心里,它比真的还好。你这丫头,在国外野疯了。现在回国,那是最好。爷爷要见你一面,也容易些。”

实际上,刚回来的时候,这丫头就给他一套唐装,是专门找人订做的。在老人心里,那其实就是寿礼了。

何思谦的军功勋章,也让老爷子乐开怀,鼓励道:“干得好,继续努力。”

胡杨还没说话,就被老爷子笑骂:“你这猴子,多久没有来看我这老头子了?小颖在国外能理解,但你小子没出国呀!”

胡杨有点尴尬,确实有点不应该,所以也很光棍认错:“何爷爷,咱以后一定每个月来报道。祝何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规规矩矩的台词,没有一点新意,但老人却很开心。

“你呀!得赶紧找个老婆,给你老胡家开枝散叶,你爸是一根独苗,你也是,这可不行。我地下的那位老伙计不安心呀!捉紧时间,不要让你何爷爷我走之前都喝不到老胡家下一代的满月酒。”

这话,立即被后辈们责怪,今天这日子,说那些话干什么?肯定要长命百岁的。

“爷爷,您放心,我的姐妹可不少呢!”何思颖说道。说完,还瞪了一眼胡杨,好像全都是胡杨的错,就不能带个女孩子过来?

何老打开长盒子,从里面拿出一卷轴,展开。

他老人家也是练过毛笔字的,一看上面的书法,欣赏起来,苏东坡的作品吧?这小子,弄到手,花了不少力气吧?真是有心了。

旁边的老人,已经瞪大眼睛:“《李白仙诗卷》,这不是在日本的吗?你怎么弄到手的?”

说完,再次惊疑:“不对!不是那一幅。奇怪,这是谁写的?这书法的造诣,几乎达到苏轼的水准,国内谁有这份功底?”

胡杨并不知道,眼前的这位老人唐宗,本身就是省书法协会的会长,在国内,书法造诣属于顶尖的那一批人,国内的书法大佬,他都认识,但没听说谁这么厉害呀!能模仿到这种地步,简直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