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页

嘉靖时期瓷器纹饰多用双勾轮廓线填涂,画风自然,即使图案画亦不板滞,乃显风趣。灵芝、瑞兽、寿山福海、缠枝莲托寿字等是最为常见的纹饰。

此外,这色调也很讲究,是非常专业的人做的。嘉靖时期青花品种的典型特征是由于采用回青料,改变了以往青花的色调,形成了浓艳泛紫的色泽。

喏!就像大家看到的这一件那样,有点泛紫。

青花色调浓重而泛紫,是嘉靖时期典型的上等颜色。这是‘回青’中加有‘石青’的缘故;其色泽如蓝宝石一样鲜亮又似青金蓝般艳丽。

如果只是看这些方面,根本瞧不出它是一件高仿品。”

“那就说说,它错在什么地方。”何思谦忍不住说道。

以前,他就知道这哥们对古董有点兴趣,但并不知道他厉害到这个程度呀!背着他们,偷偷去补习了?

“看胎质,这太细腻了,不是嘉靖年间的风格。”胡杨先点出其中一点。

“这也算缺点?那个年代,烧不出这种细腻的胎质吗?”

面对这种质疑,胡杨摇头:“不要说嘉靖年间,就是明初时期,就能烧出这种细腻胎质。刚才我说过,嘉靖时期的瓷器生产量是很大的,任务很重。

官窑甚至根本没有能力烧制那么多的瓷器,只能跟民窑合作,让有实力的民窑也参与进去。

这种情况下,通常就不太注重胎质。”

胡杨解释,从明嘉靖起瓷器胎质已远不如明代早、中期的淘炼精细、致密洁白。嘉靖初期,胎质尚能与正德接近,之后便越见粗糙。

虽官窑小件仍胎质较细密,但是,大件之物胎质已明显见差,胎色白中闪灰,胎质干涩、空隙较多。

他把瓷器的底足翻过来,指点道:“嘉靖器底足的胎釉交接处多有一线橙黄之色,也称火石红,这是鉴定的一个依据。”

“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这款识。”

“款识怎么了?”二哥何思毅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