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页

事实上,这种瓷器,在明朝晚期的时候,就基本上连碎片都找不到。明朝前期,可能有,但也绝对是稀世珍品,皇室都没有几件,没道理赏赐给你一个刚加盟的藩属国。

有传闻,袁世凯的时候,他的管家,大收藏家郭葆昌以一处宅子、二十亩良田与人交换了一件柴窑器。

但是不是真的,没有人知道。事后,有人去找郭葆昌的后人,并没有发现传闻中的柴窑瓷器。

胡杨看到直播间大家的质疑,他也笑道:“当然,我也不肯定,只是猜测而已!至于是不是,大家不用着急,会有人给我们答案。”

他再次提醒大家,记得点关注。

三十万的关注量目标,他认为再过两天便能完成,他就能顺利升级透视眼。中级透视眼,能透视一米,应该是足够用的。

不多时,叶欣带着一位老人走进来。

她介绍,那就是刚才提到的陈老,在瓷器修复领域,国内也就那么几个人能和他抗衡。

第二百二十一章 检测年代的黑科技

本来,这种小事情,是不足以陈老出马的。那民窑的瓷器,陈老也没有看过。他算是博物院元老级的人物,不可能这种小玩意都得他老人家一一过目,才清理出去。

只是叶欣不敢小看胡杨,这家伙已经被馆长夸上天,自然不可能弱,加上刚才的接触,她发现这人确实是有实力的。

胡杨看上的物件,没可能是表面上那么简单。

他说的,中间还夹着一个碗,虽然听起来很玄幻,可也并非没有可能,万一呢?她想起一种瓷器,叫柴窑,就更加不敢大意,连忙将镇馆的人物请出来。

“你就是小胡呀!小方和我说了你的事,做得好。”陈老一上来就开始夸。

并不是无脑夸,之所以对胡杨未曾见面,就有好感,不是因为胡杨捡到什么国宝级文物,也不是他的能力很出众,而是他听馆长说过,这个年轻人致力于传播传统文化。这种责任感,现在年轻人太少见了。

这位陈老,已经七十多岁,按理说,早就到了退休的年纪。但他是个闲不住的人,哪怕国家不给他开工资,也要继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