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彩瓷器,是他经常听说的,那就是瓷器。可是现在胡哥又说什么铜胎,有点乱了。用铜做的,还能算瓷器吗?

“不是瓷器,是两个概念,不一样的。”

本质上就不一样,瓷器是泥烧制的,掐丝珐琅的核心则是铜。是用细扁铜丝做线条,在铜制的胎上捏出各种图案花纹,再将五彩珐琅点填在花纹内,经烧制、磨平镀金而成。

虽然都有珐琅两个字,但它们之间没有太大的亲戚关系。

关于掐丝珐琅,或者说景泰蓝的起源,有两种说法,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意见。

一种观点认为景泰蓝诞生于唐代;另一种说法是元代忽必烈西征时,从西亚、阿拉伯一带传进中国。

不过,有一点是学术界公认的:

明代宣德年间是中国景泰蓝制作工艺优点,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达到辉煌阶段,“景泰蓝”一词也从此诞生。

在这,我们不得不感叹一下,明朝宣德年间,真的诞生了不少精品艺术,像宣德炉等等。

古玩界有个词语,叫“永宣盛世”。是古玩人士对明代永乐、洪熙、宣德三朝,开创了33年的繁盛局面的美称。

先前大家看到的《永乐大典》,永乐时期的甜白釉瓷器,宣德年间的宣德炉等等,都是那个时代的艺术名片。

可以说,那是一个艺术高度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这段明王朝的鼎盛时期,强大的国力、繁荣的经济、复兴的文化都透过遗存的文物闪耀出璀璨的光辉。

“可惜,不是明朝生产的,而是一件清朝的掐丝珐琅。”

据他所知,掐丝珐琅以明代的制品为佳,凡是明代的制品,它的质料都是透亮而不发磁,而大绿一色,其透亮则更比他色更为厉害。

它的性能与玻璃略同,它的颜色象油绿的翠玉,红色像昌化的鸡血,紫色犹深色的旧紫晶,蓝色类似于蓝腚,白色类似凝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