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据社会金字塔顶端,有心或者无意地将自身价值观和偏好强加给其他人。
以自我为中心,认为“我就是真理”,听不得一点不同的观点……
冯晓刚为什么能会说出‘垃圾观众’理论?
还不是因为把观众当儿子了。
觉得观众需要教育!
老陈也一样,爹味太足了……
《1942》这个片子,当然是认真拍出来的——冯导为此劳心劳力了两年,中间还抽空教育网友,获赠护舒宝雅号……
但是说实话,《1942》的故事不够流行,跟《唐山大地震》不一样,后者几乎人皆尽知,上至八十岁老太太,下到十几岁高中生,都知道这件事。
人民群众对于饥荒这个概念,就很模糊了。
没饭吃?饿死人?易子而食?
这都啥?
某种意义上,《1942》算是一众类型片,用个别人的喜好挑战大众审美,失败是必然的!
这么说吧,即便没有《泰囧》搅局,《1942》最多也就多收一亿票房。
至于这个时空,宁昊的《一镜到底》,沈梦溪的预测是八亿起步!
……
“我来说一下为什么赞成多收两个点,第一个原因:制片方如果赚不到钱,很快,他们会转移到别的行业,创意、内容方得不到优待,这是违背市场规律的行为,我不明白《日报》的那篇社论是出于什么角度考虑的,为什么要站在院线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