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梦溪点头:“上映之后,肯定要给你接几篇专访……以后观众判断一部电影好不好看,第一印象除了演员,还得看导演……”
“你需要多拍点电影,《那些年》之后,有个《我的少女时代》,你好好研究一下剧本,带上韩延,这次你俩自己做主……”
杨青点了点头……
很有工具人的自觉性,他本来想整个跨国游然后引出一连串笑料的项目,也被他搁浅了……
第二百六十章 《中国电影报道》
后世,很多演员转型做导演……
包括卖书的,唱歌的甚至连主持人都转型做导演……
当然,他们拍的片子,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很好,你像陈老师,第一部作品《北京爱情故事》,像模像样,拿了四个亿的票房,也有像郭涛老师那样的,拍了个《欲念游戏》,一塌糊涂……
原时空,沈梦溪他们不入流的编剧聚在一块分析得出结论,这个事情的关键在于,中国缺少自己能扛票房的商业片导演。
还有,内地的一帮名气大的导演,大多数不怎么愿意拍商业片……
既然请谁都是冒险,那还不如请个有点名气的,至少能保证一部分票房。
名作家、演员都是自带流量的,人家来做导演,资本方更乐意!
事实证明,专业的事情,还该有专业的人来做。
文牧野,一部《我不是药神》撸了31亿票房……
海纳百川,是件好事。
但不应该是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