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样的在古代,能被称一句风流才子。”
“可这是现代!”
英状笑了笑,这是关于人生观的问题,不好细细讨论……
“你要不要认识一下汪朔?”
沈梦溪摆了摆手:“算了吧,我可不是你们大院子弟,我是西安人,西影厂子弟!”
所谓的认识汪朔,大抵就是介绍他入圈的意思!
哪个圈?
还用说嘛,京圈呗!
今天影视剧的话语权多半是在艺人手中,新世纪初在一众导演手中,而90年代则是在作家和编剧的手中。
汪朔、海岩、余桦、刘正云、池莉等人均是其中翘楚。
这帮人的作品构建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大陆精品剧!
不过,这些人大抵是看不起外人的,白摸金之前接受采访说过:‘我们是有身份的,有个男孩子,长得很精神,和我们混,说他是‘北炮’的,后来才知道他是“北京灯泡厂”的,然后他就从我们中间消失了。’
汪朔的《看上去很美》里面也写过一段话:我小时候在大院生活过,教育我们的就是不要和外面的‘野孩子’玩儿。‘野孩子’是什么人?就是老百姓啊!
用张爱玲的话形容这帮人贼合适: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
“你不入圈,你想干嘛?”
“我就混口饭吃,过段时间去韩国转转,然后去美国玩半年……我又不是非得做电影,怎么过得舒服,我就怎么过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