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玺颠颠地跟在后面,捂着嘴,用很大的声音“偷偷笑”。
魏禹拍拍不良人的肩,“回家报个喜讯吧,明日便不必去武侯铺了,直接去京兆衙点卯吧!”
不良人傻掉了。
没掉脑袋,还成了正经吃俸禄的职官?
莫非是……祖宗显灵了?
旁边,小娃娃还在奶声奶气地数着:“八十、九十、一百、一百、一百……”
一百后面是几啊?
娘亲没教过呀!
一盏盏莲花灯飘在河面上,星星点点的烛火,映得水面波光粼粼,仿若细碎的星子散落在漆黑的天幕上。
一家四口找了个僻静的地方,在灯芯中写上牵挂之人的名字。
李鸿写的是定王。
“李镇”二字,并不复杂,他却停顿数次方才写成。
河灯放进了潺潺的水流中,心中的思念和祝福也随着缓缓地飘远了。
李鸿背对着妻儿,久久没有回身。
旁边,有人用石头搭了一个小小的“舞台”,一位戴着面具的娘子在唱《安魂曲》。
周围站了一圈人,静静地听着。
曲子很动听,不见悲伤,只有祈愿。
听者也是面带微笑的。
河灯放下之后,便不能再落泪了。
一曲罢,暂时没人上台。
郑嘉柔站到石台上,望着李鸿的背影,温声道:“我曾在南地生活数年,便唱一首南地的曲子吧,愿我和……夫君的亲人在天有灵,得以安息。”
李鸿转过身,难掩讶异。
面具后,郑嘉柔冲他笑笑,缓缓地唱了起来……
她唱歌时,声音不像说话时那般柔和,反而清亮婉转,如少女般鲜活有生机。
李玺不自觉抓住魏禹的手。
他从来不知道,娘亲还会唱歌。
她是为了臭爹才唱的。
这样一个不爱张扬的人,只是为了哄臭爹开心。
这一瞬间,李玺突然明白了,这就是他们相爱的方式。
不会牵着手走路,不会喂饭秀恩爱,却会在对方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地站出来。
就像湖边的那个福袋,并非矫情没勇气,而是独属于他们的含蓄的浪漫。
回宫的时候,一家四口默契地兵分两路。
李鸿送郑嘉柔回府,魏禹送李玺回长乐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