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伟握着两杯咖啡,递了一杯到舒俞面前:“zero发售之后,你总该回国了吧。”
他一边说话,眼睛还一边瞄着身旁的人,明显很在意他的回答,却又不想表露地太过明显。
舒俞双手抱住纸杯,抿了一口,热腾腾的咖啡带着浓浓的苦味,但苦味之后却又在舌尖泛起了一缕甜:“大概吧……不好说,这边生产稳定了,我可能就会回去,辅助陆哥贺哥他们在国内开生产线。”
王/毅伟在心里叹了口气:“不休个假什么的?你也忙了这么久了……”
“zero出来之后已经轻松很多了,要彻底让我休息,我都做不到。”舒俞笑了笑,又抿了一口咖啡,“而且贺哥和陆哥帮了我那么多,我要好好努力才能回报他们啊。”
王/毅伟看了他一会儿,笑了:“嗯,那到时候一起买机票回去。我也该帮着把云端那些杂事撑起来了。他们两个都不是喜欢工作的人,事情一多,贺邵承打电话的声音都发沉。”
舒俞眨了眨眼睛,刚好对上王/毅伟的笑容。
不过现在决定什么时候回去显然还早,他也知道现在不是和王哥谈感情的好时间。工作即将迈入最后一步,他必须拿出十足的认真来对待才行,和王哥在一起太让他分心了……
“回去吧,看看第一批组起来的产品质量怎么样。”他又喝了一口咖啡,“我听他们说已经有包装好的成品了。外包装,内置芯片都有e-mobile唯一编码,应该能防止手机偷窃倒卖吧……”
前期的充分准备时间,让他们将zero的功能拓宽到了极致。
就目前而言,手机生产商在意的都还只是通话稳定性,短信储存量,内置铃声,多样背景等等。或许有那么一两家公司的设计员开始考虑把手机和互联网连接起来,并且慢慢尝试这一步,可是对比云端,他们开始得显然已经太晚。
国内,陆云泽也没闲着,已经开始寻找能够生产zero配件的厂家。
2002年的上海市地产成本虽然比其他城市要高,但对于贺邵承和陆云泽,还处于可以承担的范围。郊区附近也有不少专门做基础产品的厂家,当被云端邀请并且询问能否生产出如他们手中展示的零件时,不少厂家都受宠若惊。他们当然不愿意错过这个和云端合作的机会,都拿了样本和设计图回去试生产。
最简单的是那些塑料配件,购买调配出原材料,再铸造模具就可以快速出货,生产出来的零件和陆云泽想要的一模一样。金属则麻烦一些,不仅对厂家的生产设备有要求,还要达到他们设计的磨砂手感。不过有美国那边的经验,云端给予技术指点,厂家也对生产出合格产品充满自信。
只是他们一个个的都分散着,不少厂都根本不知道自己具体在生产些什么东西。
又一个十天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