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1页

那边的调教按下不表,也就短短半月不到,已经有附近的诸侯,赶到朝歌了。

华贵的车马,成批的战奴,敬献的美女宝物,是统一的标配。

关于寿王的喜好,这些诸侯早就有过研究,知道他勇武过人,喜欢女色,自然也要投其所好,兵器美人安排上,如果入了法眼,将诸侯国的地界扩大一些,那岂不是美滋滋?

然而或许是帝乙那番考校起了效果,寿王的关注点,转向了战奴的数目。

后世分封一方的王爷,麾下兵力都是有严格限制的,不准拥有私军,否则就是谋反,可这个年代却没法统计,因为有大批大批奴隶的存在。

这些奴隶不算士兵,可一旦发生大战,肯定会拿起武器战斗,其中身体相对强健,平日里就有训练的奴隶,就被划分为战奴,往往战斗力比起正规士兵还要强大。

奴隶完全属于贵族的私有品,奴隶数目不可能报备,只要能养得起,对于贵族而言,奴隶是保证权力的关键,战奴更是武力的象征。

从这方面来看,也能发现纣王要解放奴隶,绝不是仁慈,依旧是为了统治,想要遏制八百诸侯坐大的趋势,让中央变得更强。

他天真地以为,解放奴隶后,就能得到所有奴隶的感激和效忠,包括诸侯麾下用作士兵的战奴,结果那些奴隶并没有觉得纣王好,因为生活待遇并没有改变,此举还将贵族阶层彻底触怒,里外不是人。

在贵族世袭制尚未没落,学术下移还没有发生的时代,贸然排斥贵族,解放奴隶,绝不是进步,而是为国家导致祸乱。

触动底层阶级的利益,还能派兵镇压,毕竟王朝末年必定民不聊生,民不聊生却不见得是王朝末年,可如果触动上层利益,又没有取而代之的办法,那必然被推翻,没有侥幸可言的。

改革不是谁都能做的。

王莽对纣王发出了好友申请。

黄尚要用到大商的国力,却也不会踩历史上纣王、王莽的坑,去推翻现有的制度,他和他自己讨论之后,在安顿众诸侯的时候,趁着这次无数人涌向朝歌的盛况,颁布了一项招揽平民人才的新政。

贵族们听了,一笑了之。

以前商朝历代君主,也有类似的举措,但事实证明,人才早被贵族垄断了,偶尔有些漏网之鱼,如果不依附贵族势力,当了官也是举步维艰,最后还是融入大环境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