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她有职业道德,即便有些好奇,但也什么都不问。不过问,是对案件最好的尊重。

蒋青妍摆摆手:“我的前期工作已经完成,后面无需占用警队资源……但是可不要认为这样就能甩掉我,时不时地我会的叨扰你们——当然,我会履行相关手续……”

小王连忙摆手:“哪能呢?我们都喜欢你。”

认真工作的蒋记者,又吃苦耐劳、又温柔漂亮,同严肃认真的李邱川还不同。

李邱川是那种会让人忽略性别的人,而蒋青妍的性别就是她的优势。

她擅长用女性的眼光角度、用女性特有的柔和笔调,将阴暗又残酷的案件,写得深刻却柔情。

是一种不一样触人心弦。

凤凰杂志关于他们的第一期报道登之前,部分同事还有些不屑。

——肯定又是一笔带过的假大空,这些年不乏来采访的杂志,都是蜻蜓点水的完成红色规定动作。

一旦拿到杂志,就发现这个而蒋青妍是不一样的。

篇幅极大但是又丝毫不显得累赘。她选择了三个真实发生的案件,将毒品的危害娓娓道来。

笔调越是从容淡定,越是叫人看得瑟瑟发抖,恨不得将那贩卖的人员拉出来鞭打泄愤。

未成年的少女,为了一点毒资可以出卖色相,直到五毒俱全,毁掉的何止是一个人,更是一个家庭的悲剧;

年轻的母亲,因为丈夫吸食,自己便也吸了。不仅这样,还将毒瘾遗传给了襁褓中的孩子,一个稚嫩的生命,从此被迫与这种物质牵绊一生;

更有老年丧子的母亲,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恨恨道:就当我没有生过这样的儿子,这样的儿子……还要连累别人……他有罪,我也有罪……

蒋记者没有任何偏激的言论,却用三个故事,印证了人生的每个阶段都需要警惕这种危险物质。

“现在,你还觉得它离我们远吗?”——文章的最后,蒋青妍抛出了她文章一开始就立在那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