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这关口,顾清随突然有了这么个想法。只是他也明白,现在无论如何都回不了头。他最担心的倒是明安,明安没见过这等大场面,万一吓得不敢动手,那一切都完了。他用眼角瞟了一下坐在身边的明安,却见他渊停岳峙,毫无异样,心中不由松了口气,暗道:没想到这狄复组中还真有几个能人。
此时已要顾清随宣读赞词,然后点名让各部官员依次上前。他展开名册,将赞词先念了一通,然后报上各部司长之名。五部司中,除了大统制兼任的兵部,余四部依例是以吏、工、刑、礼排列。他率先向大统制敬了酒,然后冯德清、龙道诚、林一木依次上前。四部司长以后,便是五部侍郎上前。不过五部侍郎中因为程敬唐是大统制亲信,又是新近重新出山,所以程敬唐是第四个上前敬酒了。司长侍郎以后,就是各部的员外郎上前了。这回便不是单独敬酒,而是以兵、吏、工、刑、礼的次序,每一部员外郎同时上前。各部员外郎都有五人,五五二十五,这五次敬酒便要花不少时间。待员外郎敬过,再往下便不依次序,十人一组按名上前。等这数百官员敬完,迎春宴正式开始,明天的《共和日报》上发一条头条消息,说大统制于二月三日在共和殿与诸员共赴迎春宴,宴会在祥和的气氛中结束云云,迎春宴便算正式告终。
年年如此,除了今天。
顾清随想着。这份年年相似,只有越到后面才有所不同的名册也已念了过半,现在是各部文书上前敬酒了。文书这官职并不大,但由于地位特殊,很有可能过上十来年,各部司长就从这些文书中产生,所以也向来很为人注目。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诸部文书中,只有国务卿府文书变了。王跃乔这名字知道的人并不多,但有些老人知道他担任过大统制的文书,知道此人为大统制属意,很有可能过些年会晋升为国务卿,因此当顾清随报到“国务卿文书王跃乔”时,不少人都看了过去。
明安端了杯酒站了起来。这一次也是十人一同上前,因为王跃乔属于国务卿府文书,所以站在左手最侧。此时顾清随还在念着名册后面的几个文书,看着明安稳稳地站着,毫无破绽,他的声音却不自觉地颤了颤。
片刻之间,就将风云突变。再过一阵,共和殿就要血洒当场。当金枪班将明安拿下后,会不会朝自己动手?顾清随不由想着。尽管他也有必死的决心,可这死真个要临到他头上时,却还是犹豫起来。
如果可能的话,还是不要执行了。他突然这样想着,但马上省得,回头的路已经断了。即使迎春宴上大统制未看出破绽,可明安不可能一辈子假扮王跃乔。固然可以善后,装作王跃乔突遭暗算身亡,但出了这种事,大统制肯定马上就会查到自己头上来的。所以,现在只有向前。
向前。身后已是绝境,不可能退缩。
他已将名册念得告一段落,顺手放下手,趁势一抹,已打开了那柄短剑的暗扣。
“请诸位敬酒。”
一切都按部就班,毫无差池,一定成功!顾清随想着。这一瞬间,突然变得如此漫长,长得像是时间都已停止了。他知道,自己话音一落,明安就要和事先预演过的一般,一个箭步向前,从轴柄抽出短剑,插向大统制前心。
这一刻,为什么会变得这么久?当顾清随看到明安的脚一错,突然趁众而出时,脑海中一片空白。明安的右脚一蹬,左脚提起,手中的酒杯已然掷出,但那个酒杯也似停在空中一般动也不动。明安就在他边上,冲过他时只需一步,可这一步却显得如此漫长,明安的左脚简直是一寸一寸、一分一分地往前移。
快!快一点!
顾清随的心里,似有个人在这般大吼。酒杯已在空中下沉了一些,边上的九个文书,包括大统制的文书伍继周在内,全都未曾察觉明安的异动,有两个甚至还在整整衣襟,准备以最庄重的姿态向大统制敬酒。顾清随已看到明安朝自己越来越近,手指也已快要触到轴柄了。
“嚓”一声轻响。但顾清随知道,自己根本不可能听到,明安的身形显然已比声音更快,这声音只是自己的错觉。他甚至能感到轴柄中的短剑被抽出后名册份量的一轻,而此时两人已交错在一起,身形已挡住了明安的这个动作,谁也不会知道短剑是从轴柄中取出来的。
包括大统制。他想着。大统制当然不可能知道这个暗杀他的计划,否则金枪班早就将自己拿下了。
当短剑被明安抽出时,顾清随心里反倒一片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