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闻樱当时是为了拐弯抹角地让他注意达木,说出的话定然夸张了许多,但所言之事也不假。

什么借搀扶之名借机吃豆腐,什么目光毫不隐晦地上下打量她,应当都是真的。

且闻樱那日与达木分开后,径直来了太尉府。难不成达木当时便动了心思,悄悄尾随闻樱,见她入太尉府,便误以为她是顾氏女?

顾清之思及此,目光不由得沉了几分。

达木的语气,分寸感拿捏得极好,并不让人觉得他是在刻意要求什么。周景初哈哈一笑道:王子诚心求娶顾家女,朕也乐得成人之美,只可惜,顾氏并无适龄女子,只怕王子的愿望要落空了。

周景初的答复并未出乎达木意料之外,只不过面上功夫还是要做足。达木面露遗憾之色,似是十分惋惜一般,而后又似想起了什么般继续道:看来是我无福了。不过顾氏一族家风端正,想来旁支的女子也是万里挑一,若是太尉大人不嫌弃,从旁支中挑一位姑娘嫁与我为妻,也是极好的。

夷族再不济也是草原上实打实的部落,哪怕大周与夷族实力相差再悬殊,达木也是夷族中身份尊贵的王子。此番和亲,周景初虽不会将嫡公主嫁过去,可再怎样也会挑一位有身份的女子,封公主之位,让其风风光光地嫁去夷族。

达木主动提出只求娶世家旁支之女,可谓将姿态放得极低了。

达木说完这番话,心中也无十分把握。

他能否抱得美人归,全看大周皇帝怎样解读他态度。

若是大周皇帝是个听惯了好话的,认为他姿态卑微,便会认为夷族有自知之明,便不会冒着让朝臣心寒的风险去挑一位高官之女,而是顺势将顾氏旁支之女许给他,既不会让朝臣割爱,也应允了他的请求,可谓是一举两得。

可若是大周皇帝是个心思重的,那他这番话就听着让人生疑了。

京中士族那般多,能与顾氏比肩的也并非没有,他这般执意于顾家女,倒显得太过刻意了。

周景初不过顿了一瞬,便笑道:和亲人选,怎能如此草率?你为夷族王子,自当与我大周公主相配。只可惜明月被朕宠坏了,性子急躁,不沉稳,当不得夷族未来王妃。好在朕还有一小妹,品性温良,若是由她去往夷族,朕也便放心了。

周景初语气未变,似乎并未听见达木所说的什么顾氏旁支女子。

达木知晓事情再无商讨的余地,便也不再多言什么顾氏女不顾氏女,行礼谢道:多谢陛下,我自当好好珍爱公主,愿与她白头偕老举案齐眉,携手相看大周夷族百年安好。

和亲一事,至此尘埃落定。

周景初所说的这位小妹,是先帝婕妤之女。当年婕妤因谷欠对皇后图谋不轨而被打入了冷宫,这位公主尚在襁褓中,先帝到底不忍心让无辜幼子跟着受罚,便将这位公主送至贵妃膝下养着。

贵妃自己尚有两女,许是担忧这个送至她宫中的便宜女儿将来会与她自个儿的亲生女儿分宠,便刻意将她养成了天真的性子。小公主单纯且不谙世事,本是极美好的性子,可放在深宫之中,只怕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只是贵妃的女儿刚刚长到待嫁的年纪,还未等贵妃为她二人谋个好人家,先帝便驾崩了。

而后半大的少年太子继位,成了少年天子。

先帝与先皇后先后病逝,新帝年纪尚轻,贵妃原以为他是个好拿捏的,便动了心思,想做那垂帘听政的皇太后。谁知新帝年纪不大,心思倒深得很,贵妃不仅没做成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反倒还把母家给赔了进去,就连那两位公主,也被贬为庶人,流放远疆。

只剩那位婕妤之女,依旧留了公主的身份,继续养在宫中。

先帝本就子嗣单薄,加之周景初登基后又铲除异己了一番,能留下来的更是少之又少,到如今,公主只剩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