裙子用料更多,工期也略长一点,成本自然就高一些。
进价不如幸子衫便宜,也没有像幸子衫那样大火的苗头,于志新不可能又下一个大单,拿个几百件上千件,先试试市场的反应,倒是很正常的选择。
已经了解苏采青的规矩,于志新也知道价格上没有什么可以让步的了,于是他说:“那就先下两千件吧。”
比平时试水的产品,要多要了一些,也是出于对苏采青的信任。
这个女人,莫名让于志新觉得,她眼光独特,而且做生意实诚,她的东西值得尝试一下。
“谢谢你的支持!这条裙子,现在已经进入生产期了,要到你们这儿,还需要三四天的时间,这个可以接受吗?”签约之前,苏采青把事情说得清楚。
于志新点头:“没问题,咱们约定好一个交货的时间,按时交货就行。”
波点裙不像幸子衫,不是一个即将流行起来的款式,不需要和竞争对手们抢时间。
苏采青笑着说:“于先生真是生意场上难得的实诚人。我喜欢和您这样的人进行商业合作,能够省却许多麻烦。”
于志新得到了苏采青这样一个漂亮女人的夸奖,心里也难免高兴,说:“您过奖了。”
双方就波点裙的交易签订了一个合同,熟门熟路后,速度快了许多。
签完合同,拿下这样的单子,苏采青明显心情很好,笑容更加多了。
于志新抬手看了看手表,说:“我下班的时间到了,不知道有没有荣幸邀请你吃顿饭,算是为我们的合作庆祝一下?”
这种约饭的事情,生意场常见,苏采青爽快地答应了。
于志新请苏采青吃了顿上海菜,两人的私人关系更拉近了不少。
餐桌上,苏采青听于志新说了不少上海商场的事情,感觉大开眼界。
这种从业人员的直接描述,比什么报纸广播电视上的来的要直白真切多了。
此时的上海,正焕发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它的现代商业才萌芽没多久,但是苏采青已经见过它长成参天大树的样子了。
于志新举起酒杯说:“没想到,在对上海商业的发展上,咱们有那么多共同的看法,为我们的共鸣,也为上海的未来,干杯!”
苏采青举起酒杯和他碰了一下。
这样的年代,红酒挺难得的。
吃完晚餐,和于志新道别后,苏采青去找了个招待所。
她带着赵主任给写的介绍信,也有身份证明,入住也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