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显然这样的发展路线根本不适合赵父,同样也不适合华夏任何个体商人。
但华夏的市场太大了,哪怕抛开这诸多限制,华夏的私有食品供应企业也逐渐寻找出独属于自己的市场之路。
而赵安刚才说的这一句就是对于后世一些成功商业模式的总结,比如提供实际各国特色食材的高端食材商店、以海鲜为卖点的生鲜店或者是某个城市乡村的当地特产等等。
这些特色模式依然建立起了一个农产品帝国,规模之庞大,举世瞩目。
当然像那种每天都要按摩、听音乐,售价高到299元/斤的野猪肉,或者是几个不知所谓的大师亲自卖茶这种事情,到底几分是真正食材品质的提升,几分在收割智商税,赵安也不好多做评论。
“哪有那么容易,等你爸再想想。”
赵父虽然能够感觉到这些年农产品市场的不断发展,但是他总觉差了点什么。
虽然在建立自己的生意上受挫,但是赵父到来之后,给予赵安的帮助显而易见。
在三家不同商店正式开业之前,赵父就已经帮赵安把所有的产品供应敲定。接下来就等着餐饮店开业后的日常运营。
这就不需要赵父继续待在京城了,毕竟蓉城还有很多事情需要赵父去做去。
在看过京城周围的种植基地模式后,赵父下定决心回蓉城推广这一模式。
虽然他没有办法承包更多的土地,但是他完全可以直接和农民签订协议,在提供一定资金、技术帮助的情况下,签订长期的收购合同。
之前下东村还是有大量的农民选择了改种果树,这件事后来甚至闹到了市政、府的农业部门。
因为某些原因,赵父最后并没有起诉违约的农户,而且损失不小。但有和政/府搭上线,政/府方面也有意推动这样直产直销的农业模式。
再加上荣兴食品王老板、农大教授等诸多关系,种植基地的推广并不是多大的问题。
至于之后的销售,则需要赵父自己去打开市场了。
就此事赵安已经和自己的父亲反复商量过数次,拟定了一个大致的方案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