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对于他的归来,大家十分欣喜,当晚在知青院开了一桌宴席,作为他的接风宴,顺便还是大家的散伙告别宴。

宴席间,谈起当初一院子的知青,如今各有各的归处,难免唏嘘感叹,道一声命运无常。

赵向东回来后没有问起赵美丽的去向,其他人为了不触及他的伤心处,都没再提到过那个人如何。

同时,他们也为他惋惜,若是早出来半年,说不定就能参加高考,多一条出路了。

然而赵向东憨厚地笑笑不在意,人出来就行,以后的事以后再说,有手有脚总不会让自己个儿饿死穷死。

再说,即使他当时提前出来了,怕是除了继续留在农村外没有其他的好路走。

平反是平反了,案底还在,参加高考是不可能让他参加的。

像他这种因为杀了人被平反的,刚出来没有学校和单位会愿意接收,毕竟杀人是事实,虽然杀的是坏蛋。

即使大家都知道当时的凶手不是赵向东,也不能说出口了,那一篇早已掀过,他更是为此耗费了几年光阴和劳苦,如果再翻出来,不说他的一番苦心白费,光是顶罪的过错都轻饶不了。

好在经过几年的磨炼,赵向东稳重许多,干活的把式没落下,手脚利落。

柳建国看在众位知青大学生的面上,准备给他留一个饲养员的活计。

猪崽子都快长大了,养殖处的两个猪圈空间已经不够用,柳建国准备再扩建一下。

到时候需要的人手肯定多,有个干活利落还有文化知识的男知青看顾着也不错。

刘爱英知道后特意把她总结的养猪笔记送给赵向东,还把王晓红拉来给他上了两天课,提升一下他的专业养殖水平。

收拾行李时,他们把带不走能留的东西都转给了方卫东几个人,两辆自行车被上班的三个男知青掏钱买下,比再去买新的省钱又省票。

江秋月打包行李时只把必要的被褥衣裳装进军用大包,看着大其实提着一点都不重。

重要的东西收进了空间里,地柜和一些小家具被她留在养殖处,留给后来人用吧。

菜园子的菜,她托付给了柳二媳妇,以后就给他们家吃用了,后续还种不种看他们的打算。

分别的那一天终于到来了,临河村考上大学的六个人就要离开,去大学报道。

队上欢送的场面比当初送工农兵大学生还要热闹,柳建国从县里借来崭新的拖拉机,绑上大红绸,拉着未来的大学生和行李,在乡亲们的欢笑声中,伴着鞭炮噼里啪啦的阵响,嘟嘟嘟地开在希望的田野上,驶向兰县火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