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昨日青年汉子告诉说那个地方茶馆酒楼多,比较容易出手,她决定沿街挨家挨户推销。
虽然价钱可能没昨日高,但只要卖出去都是赚的,四筐下来收益亦是可观的。
大勇心中对颜溪分外信赖,二话不说担着花篮转身紧随身后。
……
“全京城的举人老爷为图吉利都在抢着买杏花,贡院街那方十五文钱都不兴还价的,管您要十二钱已是低的不能再低了。”
不少朝代马上得天下以文治天下,大夏朝也不例外,这样以来身负功名的文人士子在百姓心目中地位尊崇。
他们非但是国家的栋梁之才,还有引领潮流的作用,方今应考举子提前竞购杏花的事情已传到东西大街百姓的耳中,掀起了购置杏花的热/潮。
只不过那些卖花的人跟风都跑到举子落脚的客栈去了,往日出现在街头巷尾的花贩们几乎寻不到了。
颜溪尚不知自己竟误打误撞钻了“空子”。
走在路上时她便同大勇商量好策略,到时单价喊高点,等主顾接受不了再抛出第二支半价活动,前后价钱平均算下来也不低,很有赚头。
没想到她刚说完,酒楼管事已爽快给了银钱,大手笔的挑选六支花瓣饱满的杏花枝条。
超乎意外的大单让颜溪快要乐晕了,来不及将荷包揣进怀里,她赶紧朝几十米外斜对面的大勇边喊边招手,并挑着担子往前赶。
“大勇,每支要十二文,还价的话最低十文,咱们路上商量的法子不做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