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锦华展颜:“没亏,少赚点呗。”
年月丽说道:“跟旁人一个价就行了。”
即便跟旁人一个价,也不少挣。她刚刚默默算了算,一块手表挣三十块钱,二十块手表卖完,起码能挣六百块钱,他们也不可能只挣三十块钱,再说还有收音机呢,都卖出去,能挣小千把块呢。
想到此,她眼里笑意满满,婆婆给他们四姑带了几年孩子,她每回回娘家,娘家人都说她傻,说她婆婆那么年轻,一个劳力,却让她去帮姑姐干活,将来老了还不是要靠儿子儿媳妇养老,让她撺掇锦明,喊婆婆回来,她一笑置之。
锦华不是小气人,婆婆给她带孩子这几年,两个孩子的衣服,自己就没置办过,都是锦华买的,就是自己和锦明,她也没落下,每人给买了件军大衣。
旁的不说,锦华也是公公婆婆的孩子,婆婆帮她带孩子,难道不应该吗?自己何必斤斤计较,有些东西该自己的不争不抢,也会到自己身上来;不该是自己的,争抢都没用。
倘若原先婆婆要去给锦华带孩子,自己闹腾着不让她去。这次锦华那里有了挣钱的门路,即便想帮衬娘家兄弟,见娘家嫂子不讨喜,可能也会有所顾忌。
她不争不抢,婆家几个姑姐都是厚道人,她们日子过好了,看到自家不如意,为了侄子侄女,也会拉拔自家一把的,做人还得识趣,没必要掐尖要强,不讨喜。
锦华摆手:“不用,就按我说的那个价。”
锦华见她还想说什么,说道:“就当给凯风、凯霞的奖励了,我听说他们成绩很好啊?”
说完高兴的笑了,娘家侄子侄女聪明能干,她当姑姑的自然为他们高兴。
说到儿女的学习成绩,年月丽可有话说了:“他们姑姑小叔成绩都好,都是大学生,他们肯定也不能落后,每回考试都是一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