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林穿出来,是一座山头的背阴面,山坡上全被植物覆盖,她虽然从未捡过,但从感觉上就知道,这里肯定有好多菌子。
她在山坡上捡到的第一朵菌子是鸡油菌,老爷爷告诉她说,这种菌子成片生长,只要发现一个,方圆几百米还会有很多。
她看老爷爷每捡起一朵,都会很小心地把拔出的洞用土再小心塞上,问他为何,老爷爷说,把菌窝保护起来,来年还能来捡。
她跟在老爷爷身后,以手上棍子扒拉草叶枯枝,蹲在捡了许多鸡油菌,还捡了几个胖嘟嘟的可爱牛肝菌,其中有一朵跟自己脸一样大,她发现的时候,激动地搓了半天手,开心地唱起了山歌,差点绕着这朵大蘑菇翩翩起舞。
看到有一种青色菌子,颜色有浅绿也有灰绿,表皮呈龟壳裂纹状,问了老爷爷,得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见手青了。见手青的菌帽混在枯草之中,颜色完全一样,很难察觉,有几次险些错过,被老爷爷指出后,再回头去捡。还有一种刷把菌,个头小小,她要去捡,被老爷爷阻止:“这个让它再长一长。”
山中除了菌子,还栖息着很多小动物,有时候好好的,突然面前窜过一个松鼠,好好的,突然又跑过一只野兔。她每看见,便要大呼小叫,看见野果子要尝一尝,看见认识的花朵,要摘下来嗦一嗦蜜。山林里面,令她感觉新鲜的事物太多,难免分心胡打岔,但是跟在老爷爷身后,一同爬坡半天,收获仍然不少。
不知不觉,两个人爬到半山坡,都累了,爬不大动了,收获也很多了。这时上山来捡菌子的人头开始增多,都是附近村寨的,老爷爷看了看筐和桶,说:“回去吧!”
下了山,找到一块平地,桃李把自己捡的菌子铺在地上,并按大小排列整齐,大概有的三四十朵,请老爷爷来检阅。
第一排一堆奶浆菌,白白嫩嫩,很可爱,当然味道肯定也不会赖,因为老爷爷咧着嘴笑,很开心的样子,拿着棍子指点说:“这个回去煮汤,用青椒芹菜炒一炒也行。”
然后拿着棍子把她脸盘子大小的牛肝菌给扒拉到一旁:“这个太大了,有点开盘了。不要。”
她舍不得,又给捡回来,重新放回到自己的蘑菇队伍当中去:“可以用来炼油啊,炒菜很香的!实在不行,还可以用来烤干菌,很好吃的!”
公司有同事,每年这个季节就花大价钱从网上买云南菌子,顺丰包邮到家,价格太贵,舍不得一次吃完,炒菜时切几颗小小的放进去,饭盒带到公司食堂,挑起一根菇片,展示一圈,收获“大户人家啊”赞誉无数。除了新鲜菌子,这同事还会买一些开了盘、无法再烧菜的开盘菌子回去炼油,用练出来的油做菜,也要带到公司里去,让人嗅他菜里的香气。
现在跟她脸一样大的新鲜牛肝菌,老爷爷竟然嫌弃说不要,她内心十分受不了。
“太大了,开盘了,不要。”老爷爷还是那句话,用棍子重新把它挑出来,一棍击飞。几个太小的也入不了他老人家的眼,“太小了,不要。” 一棍击飞。
最后还有一朵紫色的,桃李刚刚都没舍得拿出来,怕太阳光照射到,流失了水分。这是她所有捡来的菌子里面最最可爱,最最漂亮的一朵,她喜欢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