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难怪网上寥寥无几的游记里说这里是世外桃源般的存在。
只是一细想,就觉得有些奇怪了。
这些渔民们,渔期的时候不去打渔,反倒在家里晒太阳,那这么些新房新车的钱是哪里来的呢。
而且沈暮发现每去一个地方,总有飞快锁定两人的视线。
可见村民并不像外表那样热情好客。
两人也只好走走停停,做足旅客的样子,一边拍照一边往村子深处走。
找了许久,才在村子界碑处找到一户看着有些破落的人家。
和其他村民又有精致的花园院子不同,这家人门口只有些杂草,还有一些看着有点旧但显然还在使用的出海用具。
这点吸引了两人的注意。
而且此刻已经是中午,大部分村民已经回到屋子里面,只有应当是这家主人的大姐还在门口树荫下扇着扇子看煤炉上的水。
沈暮装作好奇过去道:“大姐,外面这么热,怎么不进去?”
大姐翻了个白眼:“烧水呢,怎么进去?”
她的态度实在算不上好,沈暮和钟明初都是一噎。
但他们不可能放弃这个线索,脚步不移,思考着如何套近乎。
不过大姐并不是真的生气,只是热得有些心焦,很快就为自己的语气找补似的抱怨了一句:“再说房里更热。”
沈暮和钟明初放下了心,自来熟地席地坐下,询问起能不能做顿午饭,并解释说只有在这家门口看到渔具。
大姐并没有怀疑两人的动机,只是有些不太自信地推拒了几声:“可…我们家也没什么好海鲜…而且老头要下午才回来,只剩下昨天的零碎了。”
辛劳的渔民不会把好海鲜留给自己。
沈暮忙解释道:“我们就想吃家常菜,否则就去找馆子了嘛。没事儿大姐,您按平时做的饭菜做就好!”
大姐表情从不情愿变成了惊喜。
她的家做不了民宿,接待不了游客,平时只靠丈夫出海打渔养活孩子,这回在家做顿饭就能赚个几百块,就能给远方的孩子加点生活费。
等做饭时闲聊,大姐放下了戒心,主动和两人聊起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并告知他们自己姓赵,是从隔壁村子嫁来的。
赵姐炒小鱼干的时候眼睛弯弯,面对沈钟两个优秀听众像倒豆子一样说着过去的生活:“老许手艺是最好的…呵呵,你们要是想尝尝,晚上七点来,他到时就卖完鱼回来了。”
“好啊。”沈暮应和道,“不过您手艺也很好,我闻着就觉得香!”
赵姐笑出了声,手下的动作更卖力了些。
“不过。”沈暮将双手撑在下巴上,好奇道:“赵姐您这么漂亮,年轻那会儿应该有很多人求婚吧?就因为许叔手艺好吗?”